暮春四月,秋林镇豪发农场的麦田泛起层层绿浪。灌浆期的小麦正享受着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带来的“淋浴”,谁能想到这片如今水肥丰沛的田地,去年还饱受灌溉难题困扰。
田间地头,黑色管网纵横延伸,38个喷灌头在280余亩麦田和油菜地间铺开。农场技术员义友明轻点手机云助手“开闸”键,灌溉水与肥液便通过管道均匀地喷灌到小麦地中,不仅能够“解渴”,还能让小麦补充微量元素。
在枢纽机房,义友明一边操作一边介绍这套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先将配好的肥料放进肥料箱,启动设备后,机房内的设备通过抽水、过滤等环节,将一定数量的水肥送入田间管网,再通过喷枪喷洒,8个小时就可将280亩地均匀灌溉。通过4G网络,一个人就能利用线下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和设备云助手同步管理200多亩地,整个过程轻松又方便。”
豪发农场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调试人员义友明告诉记者:”过去浇水费人费力,现在用App发出指令,足不出户小麦就能得到精准灌溉,我们只需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将肥料和水进行合理配比,就能轻松实现定时定量供水、供肥。这种技术模式管理,200多亩的地,一个人就够了。“
秋林镇多丘陵地势,农业发展受地形限制,灌溉和耕作不便,说起以往的种植局限,农场的负责人徐小平深有感受。
秋林镇豪发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小平说:”之前我们是安滴灌设备,第一个弊病就是我们的地是旱地是斜坡地,斜坡地滴灌下面有水,上面上方根本就灌不到水,第二个就是太不便于耕作了,所以了解到喷灌的优势,经过走访市场调查,它的喷幅距离可以达到半径四十米。“
作为首批“尝鲜”的粮油作物,今年徐小平的小麦长势格外喜人。现场,他还算了一笔账:预计小麦亩产达950—1000斤,较往年增产150—200斤,肥料成本每亩节约20-30元。更关键的是,整个生长期只需一人通过手机监控调节。
秋林镇豪发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小平说:”通过这个科学种田,既节约了成本,又确保了产量。现在我们安装了有300余亩,但是这套设备它可以覆盖1000亩,真正最需要这套设备的是山上的土地,我计划下一步把山上的600多亩也全部安上。“(作者: 吴桐、胡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