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建设工业园强支撑 打造成渝产业转移桥头堡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0-09-27  发稿编辑:韩春梅

 

三台县西平镇党委书记  唐明朋

一、建设工业园背景和必要性

(一)具备强有力的战略支持

1.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的提出

 

QQ截图20200927150726.jpg

图: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平镇位于成渝经济发展主轴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无疑是西平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其中,“多支”的第一支就是环成都经济圈,绵阳、德阳是这个经济圈的龙头城市。西平镇处于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三绕内,具备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各产业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体的基础条件。

3.市委“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提出

绵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创造性地提出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其中“两翼”中的“南翼”则是以三台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承接成都、重庆产业转移,支持建设四川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和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绵阳南向东出的战略支点。西平镇作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建制镇、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三台打造绵阳南向东出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是承接成都、重庆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4.西平镇发展定位

县委将西平发展定位为:三台县域经济副中心、三台西向拓展门户区、商贸物流集散地。

西平镇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三台小城镇建设靓丽名片、三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样板区、成都经济环线高速走廊和家风文化小镇、三台农产品加工物流核心区和承接成都产业转移桥头堡。
通过中央、省市县的战略分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西平只要能够把握住机遇,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省委“一干多支”区域发展格局,肩负起三台打造绵阳南向东出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对接好、承接好成都重庆等地的产业转移,西平工业园的建设必定大有可为。同时,县委在《关于建设县域经济副中心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西平镇以建设专业园区为抓手,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开放合作为动力,建设成渝产业转移合作区。

(二)工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一方面,三台在承接成都、重庆产业转移上还没有固定载体。三台工业园区目前已形成“一园两区多组团”的发展空间格局,园区布局以县城周边和沿绵阳方向拓展为主,主要产业以承接绵阳产业转移和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成都和重庆都是庞大的经济体,产业转移不仅数量大而且重量高,三台十分有必要将工业园向西路拓展,建立一个以承接成都、重庆产业转移为重点的工业园区。

另一方面,三台现有工业园区承载空间趋于饱和。根据统计,全县工业园区中梓州产城新区、五里梁、黄家坝、青东坝、南寺坝、冉家坝等土地的规划使用均趋于饱和,仅有芦溪工业区还有一小部分土地可用。要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选址新建工业园区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西平在区位和资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存在的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
西平镇位于三台县城以西33公里的凯江之滨,距离成都80公里,距离成都金堂县46公里,位于成渝双城经济主轴上,处于成都平原经济区,成巴、绵遂交汇处。成德南高速出入口的开通,使得西平镇成为绵阳境内距离成都最近的地区,在承接成都、重庆产业转移上优势明显。成都金堂县淮州新城铁路港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提升西平区位优势。
2.要素保障充分
西平镇拟建设1个大小约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建成后预计能够入驻企业100余家,需各类从业人员3万余名。一是土地有保障。经调研,成德南高速西平出入口及连接线周边的各村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面积达4.56平方公里,且建筑物较少,拆迁压力小。二是人力资源丰富。据统计,西平及周边各乡镇有相对稳定的6万余名富裕劳动力,能较好地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三是水资源丰富。西平镇内凯江纵横而过,水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几乎不存在枯水期,能够有效满足各内工业用水需求。四是城镇承载空间大。西平镇是国家、省市县的重点镇,场镇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场镇距离工业园区仅3公里,能够较好的满足园区职工的生活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建设西平工业园区,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对推动全镇经济结构,协调城镇空间组织结构,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带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是必要的。

二、工业园区功能定位

西平工业园区主要是承接“成渝、成德绵”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转移,充分发挥劳动力、地域资源、政策等优势,力争在“十四五”规划时间范围内建成运营,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一)承接产业转移
西平工业园区可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西平镇、三台县西路片区以及辐射整个三台县的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鞋服、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

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成都市城市未来一、二圈层主要用于打造金融、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不再发展工业。而成都市纺织、服装、制鞋产业正在进行圈层和地区转移。从圈层方面来看,第二产业从城内向城外转移,退出一、二圈层,进入三圈层,以新都区和彭州市为主,承担纺织业、服装业转移为典型代表。从地区方面来看,第二产业从成都市向临近周边市转移,以资阳市乐至县和安岳县为主,承接制鞋业转移为典型代表。

QQ截图20200927150804.jpg

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保政策和力度是影响成都市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的重要因素。根据薪酬网大数据分析报告:2019年成都平均月工资约在7450.42元,绵阳市平均月工资约在4910元,从平均工资角度看绵阳市的用工(劳动力)成本较成都市是存在明显优势的;从环保政策和力度角度,环保督查一方面是针对“散、乱、污”及环评不达标的企业,另一个方面也是针对地方政府及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园区。成都市鞋服、家具行业的圈层、地区转移和城市内工业园区外迁是环保政策施压下的重要表现。

因此,西平工业园区功能定位之一便是利用土地、劳动力和新型环保政策下工业园区规划的优势,进行承接成都乃至重庆鞋服、轻纺、家具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依托产业园区,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2.承接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省领导联系指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机制办公室印发《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省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2050户,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200亿元。按发展产值目标来看,粮油、肉奶制品、调味品排列前三。

因此,承接农产品加工业是西平镇规划工业园区的其中一项重要定位。既要充分发挥西平现有农业资源优势,也要积极融入三台县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中,整合资源、多元投入,对上争取、引进社会资金。从三台县情出发,三台县是农业大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三台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并提出以麦冬、藤椒、生猪三大产业和优质粮油、蔬菜两大基础产业为主导的“3+2”现代农业体系。从西平镇现有农产品资源来看,3个“一万亩”建设目标成效显著,万亩优质水稻、万亩藤椒为粮油和调味品加工业提供丰富的粮油、调味品原料基础。西平新希望生猪养殖场也为肉制品加工业提供重要的肉制原料基础。依托产业园区,吸引和承接新希望、铁骑力士、双汇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精深加工提高三台县西路片区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3.承接现代服务业。承接特色文旅企业、仓储物流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开发是西平规划工业园区其中一项重要定位。西平镇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是三台县西向拓展门户区、商贸物流集散地和县域经济副中心。一是西平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重点镇,镇域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二是西平镇是三台县西路片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交流转换中心,现有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与西路片区整体经济发展情况不相适应,现代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将西平的古镇开发、客家文化变迁等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拓宽商贸、物流进入渠道。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依托省会中心城市及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成渝、成德绵、绵三”服务外包,培育和建立服务贸易基地。

(二)谋划新兴产业布局
西平镇工业园作为申请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重要一项定位即是引领新兴产业布局。工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阵地,对于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壮大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实施“产业+”战略是深化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表现形式,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成为西平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依托产业园区,集聚各种发展要素,通过政府政策支持,招商引资等方式,培育发展并形成新兴产业集群。此外,充分利用中国(绵阳)中国科技城优势,深化军民融合产业布局,发挥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搭建经营平台和“孵化”中心。充分发挥西平返乡创业园的作用,加强与各类创新要素对接,逐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三)促进本地优势企业转型升级

与本地特色产业相结合,兼顾本地企业布局,打造乡村企业园区发展的新格局,带动本地优势企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聚集提档。
1.推动本地特色优势产业聚集提档。西平镇大力发展藤椒、稻虾、中药材3个“一万亩”产业,镇内生猪、优质粮油、花生等传统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镇发展管护藤椒逾万亩,2000亩连片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规划布局已完成,沿凯江5个村为核心的万亩观赏中药材基地启动建设。

依托工业园区,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利用工业园区提供的资金、技术、政策等生产要素优势,推动本地特色产业结构调整调优,扩大规模。

2.促进本土中小微企业升级转型。西平镇现有县规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分别为凯河面粉厂、蜀奇花生食品厂和翰彬霖鞋业西平分厂,其中蜀奇花生食品厂产值2000万,花生年销售量达800吨、瓜子销售量1000余吨。有农民合作社(示范)和家庭农场3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0家,销售电商14家,小微企业、作坊30余家,涉及家具、服装、建材、绿色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总体来看,西平本地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企业规模小且分布分散,产品单一且技术含量低,投入有限创新升级艰难,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依托工业园区,一方面本地传统产业企业可以发挥聚集效应,抱团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打造,结合技术改造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调优,促进本地企业提档转型升级,全方位助推本地企业规模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另一方面打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吸引西平周边,乃至三台县域内、绵阳市内特色产业企业入园,打造市县级特色工业园区。
(四)以中江辑庆·兴隆工业园区(成德工业园)和罗江金山工业园区为例分析西平工业产业园建设优劣势(异同点)(详见附件)

中江辑庆·兴隆工业园区位于成德南高速公路、中金快速通道、S101 省道联线,在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园区从2010年开始建设,2013年园区内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基本完善(2013年9月开始由成都、德阳两地在原辑庆·兴隆工业园基础上共建成德工业园)。园区紧密对接成都工业后备区和成阿工业园、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青白江物流园区。机械、电子为主要对接产业。2017年成德工业园初步建成后,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20亿元,2020年将建成为成都平原上一个重要的产业新城。

罗江金山工业园区位于宝成铁路、成绵高速公路、国道108线、成什绵高速公路、成绵乐高速铁路联线,在成渝经济圈和成-德-绵经济核心带上,属于成都平原城市群的次级都市圈。园区从2008年开始建设,2009年底园区内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园区紧密加强与绵阳科技城、德阳国家级园区的联动发展,把金山工业园作为“军民融合”及国家级园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2010年到2015年,建成10平方公里的产业规模,承接产业转移100亿元。规划到“十三五”末(2020年底),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将达到200户以上,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6亿元以上。

西平工业园区位于成德南高速公路与芦跃路联线,在成都一小时经济圈,成渝环线经济圈内。园区计划在“十四五”规划时间内建设运营,预计2021年开工,2023年基本完工。园区紧密加强与成都武侯工业园、成都女鞋之都金堂制鞋工业园、四川金堂工业园区、成德工业园、三台工业园区的联动发展,把西平工业园作为“成渝、绵德、三中”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三、工业园区发展目标

5年内建成规模5平方公里的成渝产业转移专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100亿元。2021年—2025年西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平均增速20%以上,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值分别达到8亿元、20亿元、22亿元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速达到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为加快建设三台县域经济保驾护航。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