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我与老领导王德立同志的故事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04-11  发稿编辑:韩春梅

 

 □ 许登祥

绵阳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德立同志去世快两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常常浮现于我眼前,与他相交几十年的故事仿佛还发生在昨天。

王德立出生于1928年2月,是四川省中江县人,1947年入党,历任中江县工委委员,游击队支队长,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地革委副主任,绵阳市人大第一届至第五届人大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我认识他时,他并不认得我。我是中江县永安镇人,王德立老家在中江县永兴镇,俗称“土门垭”。 1967年,我是因文革动乱被迫休学回家种地的回乡知识青年,当时在中江永安采购站当临时工负责收棉花,学验级,扯长绒短绒,为卖棉花的农民定级。王德立当时是处于落难中的中江县最大的“走资派”,成天被人押着,戴着高帽,挂着黑牌,被中江县的“继光兵团”、“东方红”这两派造反群众组织押到大街小巷,去游街示众,低头认罪。据他日后所述,仅1967年他自己就被批判斗争达200多场次。有时候上午已经挨了批判,下午又被押到某区乡接着斗争。在那些沦为阶下囚的日子里,我们这位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革命”、老党员可谓是受尽了折磨、侮辱……比如说弯腰至90度被人反扳双手、被人吐唾沫……但是,王德立依然相信党、相信群众,坚信是非曲直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刻、蒙冤受难总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1967年11月,在他挨完批斗到中江县永安公社的一家小食店吃饭时,谁都没理他,我出于善意和同情,帮他把戴在头顶的高帽子摘了下来,把他脖子上挂着的黑牌子也取了下来,让他坐下。随后,招呼我熟识的服务员,卖给他两个馒头、一碗稀饭、一碟泡菜。饭后,他给店老板付了5毛钱和三两四川粮票,嗫嚅了一句“谢了”,便又被押上车送往其它地方批斗去了。那时,我认识了他,因为黑牌子上面明写着几个醒目的标了红叉的大字“走资派王德立”。只是,当时,他并不认得我。

世事沧桑、祸福轮转。又见王德立,他已是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了。1990年,我从地处秦巴山区米苍山脚下的旺苍嘉川调到绵阳城区小教办工作。1993年7月,因办绵阳《市场信息》报的原因,我去拜访了时任市委宣传部长、市委常委刘耀华,副市长向正、市政协主席李举之等领导。1993年7月底的一个晚上,经提前与门卫预约,在绵阳市南河路市人大机关宿舍五楼王德立主任的家中,我有幸第二次见到了每天只能在电视、报纸上才能看到的绵阳市重要领导王德立。此时的他,已经是个大忙人,才一会儿的功夫,便连接了好几个电话。当我提及1967年11月曾在永安小食店见过他一面时。他先是错愕,随即便想起了文革时期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情绪也变得激动起来……他立即沏茶递烟,非常真挚的和我交流,也仔细倾听了我关于办报的一些见解、体会。并当着他夫人的面,承诺道:老许以后有什么事,就直接告诉我,不论小事大事,我一定尽力而为。从那时起,我与王德立同志的联系就多了起来。顺理成章地,我也成了他家的常客,他也被我们《市场信息》报聘请为终身顾问。

2011年我主编一本献给建党90周年的特刊《共产党人》,王德立这位年过八十的老领导亲自撰写了《忆王本鉴烈士》和《在劫难的岁月里》这两篇文章,共计一万两千余字,坦言之,为我们的报刊增色不少。当《市场信息》创刊20周年,我请他题写书名《岁月如歌》时,他十分高兴的答应了。他在家中铺纸研墨,一连书了四幅“岁月如歌”条幅,任我选择一幅感觉最好的。同时,他也提出要亲自为本书作序。我的心里,也是十分感怀。王德立的真挚、坦率、谦逊、亲和,是我们许多领导达不到的。

良师益友王德立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是我见过的最为威武不屈、卑贱不移、富贵不淫的好干部、好领导。2014年7月23日,他因病于绵阳市中心医院逝世,享年87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主要领导及他的亲人、朋友在绵阳市殡仪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他虽然去世快两年了,但他为我做的事情,他对我的帮助、勉励、引导、教诲……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宛若昨昔。
前几年,在我生日的时候,王德立送了我一幅早就写好、裱好的、用篆书书写的“长乐永康”四字条幅。后来,这幅字就一直挂在我办公室的显眼处,只为睹物思人,王德立的学识、品德、修为可以激励我更好的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