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新技术赋能下数字媒体在旅游景区中的文化创新应用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03-11  发稿编辑:韩春梅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扩大、十分 活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的作用日益凸显,市场上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消费 模式,新的旅游产品业态。文化、科技、旅游三位一体”,将智能技术、数字演绎技术在各 大景区得到实际应用,在大大增强游客体验感的同时开创新兴产业,实现数字内容的挖掘、 拍摄、制作到产品的演绎、运营、以及场馆与设备形成一体化建设的全产业链创新模式。本 文从对我国旅游景区现状的分析出发,阐明数字媒体技术在旅游景区中应用的优势所在,并 给出现有的案例分析,展望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中,实现提高经济 效益与增强文化传播的双赢目的。 

 一、我国旅游景区文化输出现状分析

 1.同质化严重,文化差异性模糊 

我国旅游景区数量巨大,大大小小景区数不胜数,全国遍布大量 5A 和 4A 景区,旅游业可以说是空前发达。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真正具有当地 文化特色的景区却愈来愈少,本该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没有明确体现,反而是大同 小异的仿古建筑和毫无特色的小吃遍布,导致大量游客审美疲劳,旅游体验毫无 收获而归。大多数所谓的特色古镇,特色景区也都是采用翻新建筑吸引游客,这 样的建筑四川有,湖南有,上海也有,完全削弱了当地地域建筑文化的特殊性, 浪费资源,毫无意义,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基本上全国各地,这样的景区大量 存在且愈来愈多。以至于多数人反应出:“同一个中国,同一个古镇”等调侃的 话语来表达对景区同质化严重的不满与失望。这一现状模糊了本该有的文化的差 异性,使得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被埋没,游客在进行游览景区时,接受不到来自 当地特有的特色文化信息,吸收不到地域性带来的特色文化输出,使旅行变得没 有了意义,失去文化旅游景区的基本目的,特色地域文化得不到继承和发展。

 2.过度商业化,文化输出意识不强

   虽说是旅游景区的开发需要带动本土经济效益,但这并不代表旅游景区必须 拥有过度商业化的模式才能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过度注重商业化忽略当地特色 文化输出,这反而为景区带来了诸多隐患,其中大量游客由于旅游景区商业化严 重反而不想再进行任何文化旅游活动,不想被景区昂贵的商业消费所支配。在多 数新开发的旅游景区中,商业街模式基本占据旅游景区的大部分,而介绍当地文 化特色的博物馆却屈指可数。而现在大多数人反应自己进行景区游览的模式就是 买票进入景区,然后逛商业街,购物,回家,这样的三点式游览模式,具体体会 到什么样的特色文化,多数人表示并没有太多关注,这正是由于景区商业化严重, 削弱文化输出而导致的。景区过度的商业化虽然能够在当地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 作用,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但是却削弱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减少了文化输出量, 最终也不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 

 3.开发模式老套,文化输出方式单调 

 大量景区在游览项目的开发中表现的形式单一且如出一辙,例如只要是依靠 山体自然资源的旅游项目一般则会开发空中玻璃栈道作为吸引游客的娱乐项目, 又或是开发出缆车、攀岩等单纯以娱乐为目的的旅游项目,景区如果是靠近水源, 则都是大同小异的水上娱乐项目为主,景区里的风情街、小吃店、3D 墙绘艺术 等已经占据绝大部分空间。1996 年,丽江发生一次地震,当地多数古建筑受损, 于是政府决定对丽江进行灾后重建,重振经济。在这期间,丽江古镇被逐渐打造 成为了网红旅游基地,如今已经成为“最美古镇”,“文艺青年聚集地”的代名 词,丽江旅游景区打造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它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点,以及在 当时创新的旅游项目开发,接着便是全国各地古镇景区争相模仿的对象,直到今 天,许多景区的开发模式和旅游项目都与丽江古镇高度相似,导致人们不再觉得 新鲜。例如丽江古镇商店里著名的鲜花饼是当地特色饮食之一,由于云南气候温 和盛产鲜花,因此当地百姓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制作鲜花饼,得到游客的追捧,是 非常突出的本土美食文化符号,可是现在很多景区都出现了鲜花饼,缺失当地本 土特色支撑,显得十分勉强。如今各地景区开发模式老套,没有创新意识,一味 模仿,且在游客娱乐期间没有做到当地文化输出,文化风俗和本土特色模糊不清,使游客过目就忘。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旅游项目,打造独特 魅力的文化输出方式是各地景区迫切需要的,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新鲜血液。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景区文化创新应用的优势

 1.新鲜的文化输出方式,吸引游客眼球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与普及,数字媒体技术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 的日常生活,科技的蓬勃发展为社会注入了新鲜氧气,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的旅游业也不例外。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具有交互性与艺术性的新型技 术,被人们所认同和喜爱。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旅游景区文化输出中无疑 是一种新的媒介,利用其互动性建立起新的文化输出支点,吸引游客眼球,使游 客能够沉浸式体验当地特色文化,与当地文化氛围与环境产生共鸣,将目光转移 到当地文化底蕴的吸取之中,避免商业化模式为游客带来的麻木感。这样是文化 输出才是作为旅游景区应该具备的意义。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唤起参与者视觉,触 觉,听觉等一系列感官系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让游客对当地文化特色过 目不忘,意犹未尽,并且有想要传播的动向。 

2.多种表现形式,文化与艺术结合 

 数字媒体的表现方式丰富,在景区的文化输出中主要以音乐与视频的形式呈 现给游客,视频的种类和题材丰富,利用数字媒体为媒介,将文化与艺术相结合,打造赏心悦目的文化宣传,调动感官系统,在文化中感受艺术,在艺术中吸取文化。旅游景区作为以文娱活动为目的地点,在文化的输出方式中需要做到容易被 游客接受,且需要快乐接受,主动吸收,被动的文化输出会使得游客丧失积极性 与趣味性,因此,利用艺术性的表现方式将文化植入,是一种创新的,趣味的传 播方式,那么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做到这一点。

3.灵活性与环保性 

数字媒体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范围有异于传统的旅游建筑或和商业体的开发,它更具有灵活性,所需要的设备体量小,方便拆卸和更新升级,不需要 大规模的建设,它仅仅需要利用高超的科学技术,就能快速完成旅游项目的打造, 且可以灵活调配,相对于建设大规模的商业体和建筑,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环保性则是贴合时代主题的,习总书记提出的“金山银山不如 绿水青山”已经明确的规划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环保理念将贯穿整个社会的 发展。数字媒体利用光影、声音等技术,不需要动用土地资源,不需要过度利用 材料,不会产生废弃物,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这一点,在景区开发中的环 保理念的植入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拈花湾景区中的创新应用案例分析 

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打造旅游景区的成功案例。 项目定位为禅文化主题文旅小镇,采用日本奈良的建筑风格,融入了中国江南小 镇的特有水系。拈花湾从无到有,年入 6 亿,做到了即能实现当地经济效益又能 达到文化输出的目的。

拈花湾借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和舞台表演艺术,创构了观演融合、文旅一体、深度体验的全新模式,大手笔制作了美轮美奂、诗意空灵的演出意境,生动演绎 了禅宗的法脉源流和精神内涵,以及宜兴紫砂、惠山泥人手工制作等无锡当地珍 贵文化遗存,展示了抄经、打坐等禅意生活方式。灵山小镇•拈花湾《禅行》, 仿佛穿越千年的唐风宋韵,在无垢无净的禅境山水中,用全新的当代心灵度假方式,让游客体验各种禅意生活方式,让疲惫的心灵有枝可栖,心生自在和欢喜。 如香月花街禅意主题商业街区,整个街区紧扣“禅意主题”,是一条贯穿南北、网络东本、联接五谷的文化街区。从拈花湾现象看,拈花湾景区使灵山从一个单 纯的观光景区,脱变为度假胜地,赋予了更完美的休闲功能,大大提高游客的游览时间、过夜率和附加消费。 这类项目往往通过规划、设计和整体景观营造一种独特的主题风情,再通过 文化的策划和文化业态、文化活动的植入,营造出一种完整而又独特的度假生活 方式。这类街区体量不会超过 5 万平米,小的甚至只有数千平米。在这其中,除 了有极佳的景观环境,丰富多彩的影像演出秀场及科技旅游同时还配置了特色餐 饮、生活服务配套业态。使之成为度假生活的目的地。数字媒体技术在景区中的 创新应用成功的带动多项产业。 

四、数字媒体技术在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中创新应用

 1.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现状 

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的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 济圈三大战略交汇点,北川成为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品 牌底色,禹羌文化、红色文化、抗震文化和感恩文化交相辉映,是中国大禹文化 之乡、中国羌绣之乡、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基地,羌年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急需保护名录,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3 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17 项,境内 的地震遗址博物馆,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灾难纪念地,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 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孕育 了新时期共产党人楷模兰辉等一大批优秀羌乡儿女,享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县、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县、国家园林城市、全 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卫生县城、四川省旅游强县、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四川省文明城市等 50 余项国省级殊荣。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巴拿恰,通过碉楼、廊桥和小广场的设置,形成丰富的天际线。巴拿恰采用的建筑材料是片石和原木,充分体现了北川羌族的建筑 风。走在巴拿恰的石板路上,两侧商铺林立,羌族气息扑面而来。整条街主要以 假日经济为主,因为这个地方地理位置不是特别有优势,所以周一到周五可能人 流量会相对来说少一些。2017 年以北川的羌历年为主,人流量已经达到了日均 十万人左右,在 2021 年春节期间日均游客在 15 万人以上(且春节期间同时受疫 情影响),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假日经济,但景区如今各开发模式老套,没有创新 意识,一味模仿,游客仅停留在喝茶,购买当地特产为主进行消费,且在游客娱 乐期间没有做到当地文化输出,北川羌族文化风俗和本土特色模糊不清,具有典 型的使游客过目就忘。

2.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消费现状分析

当下旅游景区夜间游览盛行,参与度高、消费旺,夜间消费潜力巨大,人均体验在两晚居多,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巴拿恰商业街假日游客量在 15 万以上, 做好夜间旅游将拉动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整体旅游氛围。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夜游可多元化扩展,重点以文化体验为重要组成,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文化 IP 内容丰富,如:大禹文化、羌族文化、红色旅游文化等。据实地考察,在夜 间旅游市场现状里中青年情侣、家庭夜游占据主流,18 点至 22 点为黄金四小时。 且近年来我国夜间旅游参与度高,在旅游中有过夜游体验占比达 90%以上。夜间 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夜间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消费数据显示,月收入水平在 12000 元以下的群体中选择 600 元以下夜游 花费的比重最高,月收入在 12000-15000 元的群体选择 600-1000 元夜游花费的 比重最高,月收入在 15000 元以上的夜游花费更多高于 1000 元,游客对景色、 活动、餐饮、休闲等夜游要素的诉求相对均衡,35.7%的受访者人群关注可供欣 赏的美景,夜晚活动、休闲氛围、安全保障、美食、夜市的诉求比重在 23%-28% 之间。如今愈发多元的夜间消费场景为城市的夜晚注入了活力。游客希望在有限 的时间内体验更多活动,享受更多的服务,夜游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品质需求并重。 

3.数字媒体技术在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点的运用

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田园牧歌。“田园牧歌”项目由山体林区、花海、 河流、平原组成,目前仅满足当地餐饮及宴会功能。 田园牧歌山体轮廓非常适合实景演艺,夜游及常态化演出。结合多媒体声、 光、电技术的表现方式来讲述禹羌文化、红色文化,形成小而精的旅游亮点,使 用数字媒体技术调动游客的感官系统,在文化中感受艺术,在艺术中吸取文化, 真正使游客过目难忘。 

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当地特色风景在新媒体产业 中加以应用,利用新媒体技术全方位展示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秀美风景,从而引爆项目的人流蓄客,制造全城话题的营销期,到与项目线下其他关联主题活动 相配合,持续制造话题影响期,多方位有效的配合,达到多维度、多方式的延展 性应用。

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现目前己形成商业街、广场、田园牧歌等基础建设, 开发夜游项目,融入北川禹羌人文特色情节,如禹羌文化、红色文化、抗震文化 和感恩文化交相辉映,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羌绣之乡 等情节的融入,打造 50-70 分种沉浸式旅游场景,吸引周边 3 小时车程范围内(绵阳、成都、重庆、广元)的特色夜游项目,提升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知名度, 未来将带动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美食、住宿、景区的产值提升,丰富北川羌族文化旅游景区夜间旅游产品,形成“做强北川县、做大成渝圈”优质产业。 

五、思路

数字媒体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创新应用值得期待,它为当前大量旅游景区所 面临的低迷不振的状态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带动新的经济效益,加强文化传播力度,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同时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输出推波助澜,有助于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关于北川羌族旅游景区的创新构思中,数字媒体技术 的全方面应用,能够在羌族旅游景区的开发中取得良好的效益,并希望能够将数 字媒体技术应用到更多的旅游景区,推动发展,实现中国旅游景点千姿百态,各有特色,从而使旅游不再是三点一线枯燥无味的经历,而是新鲜多彩,意犹未尽 的快乐体验。

 (作者:李 波  北京视觉艺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唐诗雯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杨华武  四川原野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