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浅议化解农村信贷市场风险的路径及举措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0-08-10  发稿编辑:韩春梅

 

--以四川农信江油联社为例                    

今年初,为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同时改善自身发展结构,江油农信联社提出了全力拓展两大市场的经营思路,全市信用社信贷投放取得良好效果,截止6月末,联社贷款净增投放实现10.67亿元,超去年同期4.35亿元,增长率13.98%,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净增2431户,金额2亿元,贷款净增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联社领导班子保持清醒的头脑,安排联社风险与合规管理部联合中后台风控部门,对农村市场拓展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获取了一些关于我市农村信贷市场的风险信息,提出了针对性防控意见,进一步夯实信贷发展基础,为实现业务经营安全、持续有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存在的问题

(一)贷前调查能力尚需提升。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户评级授信的准确性存在偏差,因省联社农贷评级系统为定性式评估,多数农村客户的授信结果,是以评级结果辅助估计、咨询得出的授信金额,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依据,容易形成重复性劳动。二是客户经理信贷调查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农贷客户经理缺乏驾驭小微贷款的能力,特别是缺乏对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调查能力,导致乡村小微贷款的营销乏力。

(二)贷款审查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有,一是经市场摸索,同时借鉴其他行社的先进经验,联社为方便借款人办理贷款,在特殊情况下,同意借款人夫妻一方签字。此方式有效的方便了客户,但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增加了贷款审查的难度。二是自农村信用社开始经营贷款以来,种养殖业的行业经营风险一直处于较高态势,所形成的贷款风险化解难度较大,如何有效的找准风险控制措施,提前应对潜在风险,需要审查、审批人员进一步提升审查的准确性。三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产业振兴并未带动乡村资产的流动,乡村资产的处置变现能力依然较弱,即第二还款来源也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在审查环节中,如只注重抵押担保,可能影响贷款的还款,导致贷款出现风险不可控现象。

(三)贷后管理措施需要细化。具体表现在,一是贷后管理的数量增多。随着业务迅速发展,乡村贷款户数逐年增多,贷后检查的工作量也急剧增加。截止6月末,江油农信联社农贷户数达到19899户,客户经理平均管贷户数为214户,较2019年末增长了27户。二是贷后管理的现场检查难度大,因农村是主要的劳动力市场,每年有较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市场空心化正在逐步形成,客户经理在开展现场检查时,大多无法见到借款人的实际经营情况。三是贷后管理的质量不高。因业务量增大,在营销的同时还需要做好贷后管理以及落实好其他的工作事项,部分客户经理疲于应付了事,导致贷后管理的质量不高。四是对卡贷通贷款的贷后检查中,发现存在借款人因人情原因导致存在少量贷款借于他人现象。

(四)合规意识和诚信文化还需加强。具体表现在,一是存在部分客户经理使用微信等渠道过度客户资金,帮助归还利息等情况。随着案防教育的深入,以往利用客户经理自身银行卡过渡客户资金的行为已经明显消失,但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客户为图方便,采用新的渠道来要求客户经理满足其要求,形成了少量的上述行为。这充分显示客户经理的合规意识还需要加强,同时,也体现了客户的对农信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度还有所不足。二是客户经理对客户的准入条件把控不严。在当前目标考核的背景下,业务发展的快慢涉及到个人、分社乃至联社整体的收入水平,因此存在营销客户和风险控制两者间的矛盾,部分客户经理对客户的准入尺度也随之变宽。三是乡村年轻人信用意识淡薄。当前农村地区30岁以下的青年人虽普遍接受过文化教育,但自主意识较强,诚信意识较弱,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导致其对于违约成本的认识存在偏差,加之乡村青年人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婚姻的失败更易导致青年人贷款形成风险。

(五)线上小额贷款发展进度缓慢。为加快农村市场拓展,有效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信贷需求,江油农信联社借鉴其他行社经验,在省联社产品研发部门的指导下,开发了线上贷款系统,但从推行效果看并不理想,截止8月末,联社线上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共93户,金额544万元,系统应用不尽如人意。在调研中,通过与客户经理沟通,调研人员发现了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客户经理无法确认贷款申请等资料是否由借款人本人签字。与面签放贷相比,客户经理无法确认签字的真实性,担心贷款后期形成风险,因此在营销上的主动性有所不足。二是系统适用面较窄。线上贷款业务系统主要适用人群是年轻客户,年龄稍大的客户对系统的理解和操作都存在认识偏差,但年轻的客户人品以及资产实力均了解甚少,贷款的风险裂变率较高,导致线上贷款推广缓慢。三是客户经理有惧贷情绪。相较于传统农贷业务,线上贷款系统在信息收集上有较大差异,导致客户经理不适应系统贷款风险控制特点,存在担忧贷款风险无法控制,进而产生惧贷情绪。

二、针对性解决措施

(一)优化信贷制度设计。联社条线管理部门应加大调研力度,全面分析业务风险,不断优化联社信贷制度,提高制度执行的准确性。一是明确客户准入标准。联社条线管理部门要积极根据实际,结合各级政策,明确好客户的准入标准。一方面要依据省联社行业信贷政策,从行业角度规范客户准入;另一方面要从现行业务风险结构入手,对客户准入标准进行动态调整。二是明确授信测算依据。一方面要借鉴小微贷款的授信测算模式,设置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测算公式,直接量化得出准确的授信金额,避免出现数据偏差重复劳动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控制单人签字贷款时,可以申请人个人财产和负债进行授信测算,便于控制单人签字的风险。三是明确风险控制要点。①对年轻夫妻首次申请贷款的,应以含父母的家庭为单位授信,在发放贷款时,应征询借款人父母意见,并提请由其父母作为贷款担保人;②要摸清借款人办贷用途,分析借款人经营特征,对于有季节性特点的经营项目,应按照经营的季节性制订还款方案,以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如:对于种养殖业,应将还款期限设置于销售回款期;③要认真做好贷款可行性分析,落实好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农户小额贷款多采用信用方式,第一还款来源和还款意愿尤为重要,客户经理要坚决摒弃一抵了之和一担了之的思想,要重点选择经营优、人品好、有一定经验积累的客户。四是明确贷后管理尺度。目前省联社已经修订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贷后管理标准,联社要积极落实省联社最新的农户小额贷款贷后管理制度,采用按季结息,触发式贷后管理方式,降低客户经理对农户小额贷款的贷后检查压力,让客户经理既能兼顾发展,又能管好风控。

(二)加强信贷队伍建设。一是提升合规意识,夯实信贷基础。合规操作是实现农信稳健经营的不二法宝,省联社通过三年合规文化建设,不断营造农信合规氛围,合规银行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继续坚守好合规文化,通过合规培训,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的认识,降低违规操作概率。二是明确工作标准,有针对性提升客户经理工作能效。可参照微贷技术,对客户管理户数进行限定,设立平衡模式,在贷款额度和户数上进行取舍,让客户经理了解管贷工作标准,进而落实工作要求。要从联社层面做好部门工作的协调统筹,降低前台客户经理不必要的工作任务,让客户经理有时间和精力抓好营销和维护工作。三是明确责任追究机制,消除恐贷疑虑。在明确了客户准入标准、信贷操作流程的基础上,贯彻落实省联社“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责任追究机制,让客户经理没有合规经营的后顾之忧。四是提升团队认识,自觉增强爱社、爱岗的主动性。要坚持“强基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引导全体客户经理队伍认识风控与发展并重的关系,把信贷资金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完成任务的前提要确保资金安全,放得出去,收得回来。

(三)强化信贷操作培训。一是提升对线上信贷业务的认识。客户经理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趋势,发展线上贷款业务是大势所趋,是农信社进一步应对农村空心化的必要措施。二是联社条线管理部门要对线上信贷业务风控关键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制订线上贷款的详细流程和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并实施指导培训,提升客户经理的业务水平。三是要培养信贷的基本逻辑分析能力,作为客户经理,应主动了解所涉及行业的经营特点、经营成本以及利润状况,对客户的经营情况有大致的分析能力,从而正确把控贷款的风险性,提高贷款质量。四是培养学习的自觉性。要建立培训和考试机制,以考促学,再以学促用,逐步培养客户经理队伍、全体员工的学习自觉性,做到心中有料,办事牢靠。五是建立实干的操作机制。深化交流学习,在工作的闲时,安排客户经理交流体验,跟班操作,逐步提高客户经理对信贷实际操作能力,不断适应农村市场主体变化发展的现状,促进不同贷款技术交融,提高客户经理实战水平,夯实信贷基础。

(四)培养诚信文化环境。一是要加强诚信宣传,营造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要灌输金融知识,普及金融法律、法规,大力宣传诚信教育,杜绝帮贷等违规行为发生,要主动向借款人宣传帮贷的不良后果,对发现的帮贷现象要重点关注,通过提前收贷、诉讼、冻结剩余贷款额度、注销卡贷通等方式进行处置。二是要借助平台开展宣传,可通过乡村广播、村组会议等形式,持续宣传失信的危害,引导农户特别是年轻人做到诚实信用。三是要加大对存量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特别是对长年赖账户的清收,利用法院、政府等手段,达到清收一户,震慑一方,净化一域的目标,有效的促进诚信文化建设。


(黄胜 刘国平 王明奎 惠志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