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通过“分类施策”补齐短板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8-12-21  发稿编辑:韩春梅

 

农行山东省分行三农对公业务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金融扶贫过程中,我们注重对产业链上下游贫困户提供支持。推出了‘政府扶贫资金+财政贴息+农行+企业+农户’扶贫模式,为沂水县大地玉米等龙头企业发放贷款7700万元,带动贫困户1500余人;创新推出了‘让利资金+龙头企业+农行+农户’扶贫模式,对蒙阴县万华食品等7户企业发放贷款5830万元,执行基准利率,惠及近1200户贫困户,切实助民拓宽了致富道路。”(人民网2018年12月17日)

 “分类施策”就是要开展实地调研,掌握当地的特点。基层党员干部要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准确掌握当地百姓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群众的困难原因,群众的期盼,建立准确的困难群众档案。要开展市场调查,找准发展的方向。要掌握当地的特点和优势,找出制约发展的劣势;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深入调研,发掘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扶贫方案,为扶贫工作打下基础。要开展走访座谈,尊重群众的意愿。要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充分了解群众的想法,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多和群众探讨发展思路,尊重困难群众的意愿,让精准扶贫工作顺应民意,才能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搭建民企参与扶贫的平台和机制,明确专门的机构来协调管理民企参与扶贫工作,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实现统一调度、科学分配、合理使用。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因人因地施策至关重要,基层党员干部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中,要深入调研,因地制宜,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特色产业、风土人情等实际,找准适合当地的办法和发展思路。(文/李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