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在确定脱贫思路,推出增收举措前,扶贫干部必须访贫问贫,掌握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家中劳动力等基本情况,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扶贫要见到实效,必须要有出实招,实践证明形式主义问题严重影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如果任由其存在和蔓延,势必将无法让贫困县如实如期摘帽,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如实如期脱贫,从而影响全面小康的质量与进程。因此,对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问题必须加以警惕,要以实干的工作作风将精准扶贫工作抓出实效。
积极创新扶贫监督模式,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一方面是设立扶贫开发廉政监督员,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预防职能教育、监督作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参与对扶贫开发领域廉政、反腐倡廉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及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抓好扶贫工作“最后一公里”。
发扬“实干”在优良作风,就是要加强对从事扶贫开发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监督,加强正确引导,强化监督考核,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扶贫开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还有认同感;要使他们在行动上能够严格落实好各级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愿干实事且能干实事,真正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摆脱贫困,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文兰林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