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54岁的时候为自己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下了寄托对孩子的殷殷希望的《诫子书》,在书中写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短短十四个字流传至今,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用以激励和鞭策自己。对于一名党员干部而言,淡泊名利以宁静致远应是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境界,这句话也应成为党员干部的毕生追求。党员干部应当正确看待工作与生活中成与败、得与失、名和利,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不计个人得失,淡泊名利,以满腔激情和澎湃动力投身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来。(中国网2018年7月27日)
淡泊名利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句话就道出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最大考验--“名和利”。纵观各类腐败案件,走上腐败道路的党员干部往往都是在“名和利”上迷失了方向。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在名利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在能力水平上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倍加努力学习,倍加勤奋工作,倍加严于律己,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争当勤政为民的好榜样。领导干部在对待名利得失上要保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有“不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也不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堕其志”的境界,不断加强人品政德修养,把个人的名利地位看得淡些、想得透些,这样才能立信于人、表德于世。(彭思川)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