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党员干部要成为推进依法治国的表率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8-09-10  发稿编辑:韩春梅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法治既是目标也是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权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继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四个自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人民日报2018年8月9日)

 习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推进法治“五大体系”建设作为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不断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参与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来,自觉学法、依法行政起好带头作用,成为推进依法治国的表率。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就是把监督制度化、法律化,权力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一些领导干部不仅担任党内职务,同时执掌了公权力,因而为了保障权力的正确行使,必须要健全法律,使权力在制度的框架内运行,这也是法治所具有的规范公权的应有内涵。党员干部要通过学法深刻懂法。学法是用法的基础,作为党员干部要将学法放在首要位置,积极主动参加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学好《宪法》的基础上,结合工作需要认真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把法律法规认识到位,才能为用好法打下基础。

党员干部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广大执法人员,他们是法律实施的主体,法治建设的成效取决于他们自身对法律的认知、遵守和执行。所以党员干部在执法人员中要起好表率作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既不超越职权,也不放弃职权,切实做到“行政管理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才能收到依法行政的良好效果,人民群众才能认可。党员干部要自觉当好法治理念宣传员。

党员干部要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主动向办事群众、家人宣传依法治国理念,要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环境。着力培育法律思维、法治习惯,使全社会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来,形成全面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彭思川)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