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之所以能够实现“党心凝聚了、军心稳定了、民心收拢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作风建设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然而,“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没注意”,这种“四风”新表现提醒我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人民网2017年12月28日)
习总书记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就深刻地指出,“一些领导干部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很重要的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个人主义思想在作祟”,并要求“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今天,习总书记再次狠批“四风”新表现,就是要坚决清除这种表面政绩观,同时也就此告诫全党,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不化解矛盾,就是最大的官僚主义。古人云:“人无信不立”。 党员干部作为一个地方万众瞩目的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党员干部讲诚信,对整个社会崇尚诚信,鄙弃背信弃义肯定是大有益处的。 诚信为本。党员干部说话做事,必须以诚信为前提,把承诺的事情及时办好,不仅可以扩宽自己的人生道路,更能够为党挽回“民心”。 实绩。从政为官者,不缺乏激情,不缺乏斗志,但是不缺少有一些为官者急功近利,游离根本,没有摸清当地实情,就大搞所谓的“面子工程”,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干出所谓的“亮点”、“看点”。以实绩取信于民,就必须干些“民心工程”,少干些“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工作;在重大工程项目上面必须公开,先征求群众的意见。群众反对的和不满意的必须再进一步做出讨论和研究,指导群众支持为准。只有多干出一些惠民的“民生工程”,才是真正的“政绩”,才能博得群众的信任。(文/李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