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经济发展必须融入绿色发展理念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9-05  发稿编辑:韩春梅

 

近日,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江苏省环保厅、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委组织部印发了《江苏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此“一办法两体系”的公布,意味着江苏绿色发展有了新的标尺。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江苏省出台生态文明考核办法、考核目标,把“绿色GDP”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评价、奖惩任免的考核之中,倒逼其主动履职尽责,自上而下层层传导,逐级问责,这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果值得期待。

长期以来,有些地方领导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中寻找平衡,有时为了寻求经济政绩,不免作出环境让位于经济的决定。这种决定在当下还有一定的市场。因为保护环境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而地方领导的任期一般为五年。五年内地方领导在保护环境工作上可能取得的成效并不十分显著,但五年内的经济发展可以上一个新台阶,相形之下,他们会选择立竿见影的经济发展而暂时放弃需要久久为功的环境保护。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建设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远见,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青海省西宁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担当精神、绿色发展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取得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可喜成绩,不得不令我们思考。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生态严重恶化的态势不得到根本扭转,再美好的蓝图也难以实现。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的国家,不独中国一个,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此经历,他们尽管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特别深刻。

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地方领导必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的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意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转变观念,需要全民参与,合众之力,坚持不懈地践行,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中才能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作者:彭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