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富驿镇五马小学 桑豪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是以有效的组织教学为前提的,要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地投入状态,就必须研究组织教学的艺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有效知识和形成一定的技能,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在打造小学高效课堂上的几点认识:
一、教学前的研究、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教法,要做到有备无患。
1、要管理好课堂,必须了解学生
教师要管好小学生,就必须要了解小学生好吃、好动、好玩、好奇等特点,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情况,教师的教育教学全过程设计,都要围绕小学生的特点来展开,对学生因材施教,采用合适的教法。
2、教师要领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弄清楚教材内容设计的意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要让你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对知识的掌握有很好的效果。
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1、善用“无为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有教师的无为,才能让学生更加有为。教师有意识地把自己隐藏起来,放手让学生发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你真会动脑筋,老师都没有这一点!”、“这个问题老师有点搞不懂,我要请XX最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帮老师解答。”、“你们或XX同学比老师还能干呢!”,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参与研讨学习。
2、让你的语言丰富起来。
教师得体而丰富的教学语言,是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课堂的效益,语言要伴之以表情、肢体。做到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含蓄风趣、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教师语感熏陶下,产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主动学习。
3、知识梯度化、循序渐进。
只有教师降低梯度,才能使学生提升高度。有的教师认为:题讲得深,才表示教师的水平高。这种观点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心规律。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呈遗忘曲线的。从生心规律上讲:学生要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兴趣从哪里来?从学习的成就中来。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这和小孩儿搭积木是同一原理。当其小孩儿总是搭不成功积木,就自然没有了兴趣。同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分解知识的难度,结合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
三、有效的课堂作业设计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二三十年代就主张“教、学、做合一”,“手和脑一块干”,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这些方法,坚持少讲多练多实践,这就对我们的练习提出了要求,设计练习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从基础练习开始,适时提高到综合练习,并要有拓展练习,不断提高要求。
1.课堂作业设计选题要“精练”
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精心挑选和适当地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能对知识有所巩固,而且练得恰到好处。这样的练习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解决了教师批阅量大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2.课堂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根据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对知识掌握较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问题,鼓励他们有小的进步,不断鼓励学生“我能学好”、“我要学好”,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加大难度,进行拓展练习,解决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充分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
四、做好课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让教师自身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的有效结合,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但不少教师往往是上完课后“如释重负”,缺少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感悟,不能及时的总结和吸取经验,那么在后面教学实践中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因而,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总结等,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课堂逐步达到高效的有力手段。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减负增效,学生才会受益,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作为指导,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创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减负增效的最终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让我们为这个目标奋斗吧!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