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纸媒消亡论可以休矣!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03-22  发稿编辑:韩春梅

 

 □刘大军(绵阳)

纸质媒体印刷告别铅与火的时代不到三十年时间,媒界又在为互联网的大面积普及,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平面媒体遭遇猝不及防的冲击而哀叹了。面对报纸期刊发行量和广告投放量锐减的趋势,有的论者甚至弹起了纸质媒体消亡论的悲伤曲调,着实令业内人士心酸。就世界范围而言,报纸期刊关停并转的消息也不时见诸报端,互联网这匹新兴媒体之“狼”真的来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任何科技的发明和创新,必然会带动技术革命,必然会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改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造纸术和印刷术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二,就在于它们对整个人类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程发挥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地球人至今还在享用着蔡伦、毕昇创造的文明成果。蔡伦发明造纸术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毕昇的活字排版技术也有近千年时间,在这漫长的时空里,人类经历了蒸汽机、内燃机、电力、电子、数据传输等几次跨时代的技术革命,生产力水平成几何级数地提高,但都是以蔡伦、毕昇的技术作为平面媒体生产的基础,加以改进和革新,才有了当今世界无所不包的纸质文化载体,才有了人们十分便捷、经济适用的交流交际、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工具。事实证明,任何一种先进的技术都是在既有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创新的结晶,绝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摒弃纸质媒体,无异于灭失文化传播的载体,毁灭人类文明于一旦。

我们也不得不须面对互联网和大数据被世界各色人种悄然接受、广泛利用的客观现实。无纸化信息的快捷制造和传输,终端与客户端空间时间距离的无缝对接,传播覆盖面的无限广度和深度,生产和使用成本的大幅度减低,都是纸质媒体无可比拟的。仅仅数年时间,互联网就在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神州大地普及了,现如今无论城市乡村、深山海洋,稍有一点文化的人,都能运用计算机或手机,自由选择接受他所喜欢或偏爱的信息,自主编发或公开或私密的信息,真可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机在手,尽揽天下风云,发送键一按,鸿雁任自飞翔。如此便捷,他还需要你报纸期刊定期配额供应么?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QQ空间把很大一部分纸质媒体的读者吸引到了它们的麾下。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纸质媒体也有新兴媒体目前尚难企及的优势:一是它有国家掌控的新闻文化资源优势,有鲜明的合符国家意志的思想导向,有严格的策划、选题、审稿、编辑、校对、印刷、问责制度,有一支思想和业务素质高、敬业精业的采编和专栏作家队伍,有覆盖城乡的发行队伍;二是报纸期刊所刊发的新闻通讯、文章、图片经过了层层筛选、修改、校订,精编细排,设计装饰,保证了信息的思想性、知识性、导向性、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贯彻实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保障提供了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三是纸质媒体语言文字规范,文体规范,讲究辞章和文采,担当者传播文化、保存历史的重任;四是纸质媒体的报道有背景有深度有经验,具有启迪思想和指导工作的实用性,某些文章不仅耐读,还有赏心悦目的审美功能;五是纸质媒体方便读者阅读、保存,国家图书馆还可收藏存档,供当今和后世的人查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纸质媒体全行业衰退的今天,在互联网技术相当发达的欧美,纸媒仍然强劲。据报载,就在今年的2月29日,英国30年来首次发行了付费阅读的全国性报纸《新的一天》。该报以35至55岁的人群为目标读者,编发的时事新闻短小精干,组织了25人的专栏作家队伍,专门采写社会热点文章,进行深度剖析,观点独到新颖,紧扣读者心灵,克服了千报一面千刊一腔的弊端,一上市便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为了把读者拉回报纸,该报不设网站,不搞自戕自残。欧美纸媒的内容不可取,但人家办报办刊的理念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

与其抱残守缺,自怨自艾,不如改弦更张,重新谋篇布局,把自己的报纸、期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得洛阳纸贵,万众争相订阅。如此,纸质媒体还会消亡吗?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