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大病不出县、农民工返乡创业……2015年,国务院政策覆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充满对个体的关怀,中国政府网新媒体为你梳理2015年国务院10个暖心政策,祝您新年快乐!(来源于中国政府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的脚步已经迈进2016年,回顾过去这一年来,最关民情,最让群众拥有真切“获得感”的便是中央出台实施的一系列“暖政”,涉及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事业等各个方面。把一系列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政策贯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送到百姓家门口,产生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是成几何倍数增长的,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地位提升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情更浓了,“5年脱贫7000万”不再是难于上青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党的“暖政”如普照之光,温暖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但更是最需要得到最基本社会保障和尊严的困难和弱势群体。全面建成小康,不可忽视人数不可小觑的残疾人群体。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推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病易、看病难、治病贵,对于基层的群众来说,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改善和提升农村卫生、医疗基础条件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亟待的民生福祉;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对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机制体制宣战,旨在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高度集中的优势打造创新创业创造就业的高地和基地;当前全面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进行,扶贫首在“扶智”,“扶智”的关键在乡村教育基础条件和质量的全面改善和提升,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乡村教师地位及待遇也关键举措;再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棚户区、危房改造,使居者有其屋;再到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旨在发掘、丰富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旨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再到剩政放权的推进,取消各类“奇葩证明”,有效提升基层政府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
2016年,需延续和推出更多“暖政”。显然,回顾2015年推出的这一系列“暖政”,产生了切实的惠民实效,让群众真心称赞,是赢民心之举。但也需注意到,这些“暖政”需要长期持续、完善才能产生更大更持久的惠民效果。执政为民,民生为关情。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的任务沉重,形势严峻,全面脱贫的困难不可小觑。步入2016,更需紧紧围绕民生核心,延续和推出更多务实惠民的“暖政”,不断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 作者: 伍文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