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耀华
谭力2005年初调到绵阳,主政四年。他初到绵阳,市里一批老同志对他充满期待。听了他见面会的表态和施政构想,大家初步印象不错。然而不久发生的一些事,却让老同志们逐渐在心里打上了问号。其间,与绵阳老干部之间发生的几个真实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当年2月4日,绵阳日报头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对谭力的专访。文章里有两个信息引起了不少议论:一是说谭力来绵工作一个月,“在各级干部的眼里是一位务实勤政的铁包公;在普通百姓眼里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市委书记。”面对如此离谱的吹捧,谭力却不哼不哈地欣然受之,使人感到不像一位有政治素养的领导;二是在其发表的施政理念中,引人注目地提出要把绵阳建成四川省的“副中心”。在西山公园召开的市老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上,包括四大班子多名离退休老领导在内的与会老干部,对这两个问题议论纷纷,认为到一个地方工作仅仅一个月,就成为各级干部和老百姓心中的“铁包公”、“好书记”,未免太肉麻、太不可思议了。关于“副中心”,老同志们也是惊诧莫名,就连省里一些老干部也感到难以理解。省政协一位老领导问绵阳一位老干部:“谭力说的副中心是什么意思?”这位老同志回答:“就是省委书记是中心,谭力是副中心!”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不久,又从市委机关纷纷传出:谭力从广安调来绵阳带来的车,由绵阳付钱,后又立马另购了一辆高档越野车。又悉,他的办公室装修竟耗资200多万,还修围墙,增岗哨,建小灶,修专用通道,大显威风;还有绵江景观大道、临园大道、步行街耗巨资搞花架子;更有甚者,他抛开主管部门,直接掌控新闻媒体,要求凡谭力一切活动的新闻报道都必须上头版显著位置,并授权秘书把关。一次,谭力同一天一个地方两个活动,报纸总编合写成了一条新闻,结果送审受到批评,硬要分写两条新闻登头版;党的十六大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其精神实质是十六大的基调,这样重要的新闻,也要为谭力让路,而只好登在日报二、三版。一位市级老领导气愤地说:“这样搞,我要给中纪委写信了!”这些事一传开,在老同志中又引起了纷纷议论。当年秋季,老干局组织老干部参观高新区时,大家对谭力的议论批评更加强烈。带队的市委某秘书长不得不专门开会给老同志作解释,为谭力开脱,主动承担责任。然而这并未平息老干部们的批评之声,于是他又给机关老干处长打招呼:“给老同志说,有吃有喝就行了,不要再提意见了。”此话一出,更加激怒了一些老同志,说此话非也,纯系“屁话!”
2008年“5•12”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网上对谭力的非议铺天盖地,认为谭力领导抗震救灾虽有不足,如第一时间不亲临重灾现场,某些行为有失检点,但为了顾全大局,让他集中精力领导抗灾,老同志们把有些意见埋在了心里,并没有火上浇油。然而就在唐家山堰塞湖宣布解除警报的6月11日,谭力竟置几十万灾民无家可归、急需救助于不顾,亲自召开会议重启“会客厅”建设,高调宣称:“要把会客厅建设作为政治任务”,“迅速掀起会客厅建设新高潮”。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正在中江某地避灾的原市委书记、人大主任赵文定、王德立等老同志拍案而起,立即打电话给在家的老同志,说:“这样大的灾难,不全力救灾,还搞什么会客厅,难道地震死的人还少吗?在这样的大事大非面前,我们老同志决不能再沉默了,要立急上书。”——这就是6月21日40多位老干部签名上书事件的来由。三天以后,谭力自知理亏,但又放不下架子,仅派一副书记向赵、王等老领导表示接受意见,暂停“会客厅”建设。现在回过头来看,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如果不是老同志们仗义执言,坚决反对,后果不堪设想。
从上书事件以后,谭力才真正领略到绵阳老干部并非弱智,更不是“有吃有喝就行”。正因为如此,谭力对这些老同志又恨又怕,由于心虚,便想尽办法打压。有一次,在市委召开的科技城工委成立大会上,谭力在讲话中借题发挥,强调上下要统一思想,公然宣称“要制止不同意见”,“要鞭挞不和谐的声音”。这种政治上出格的言论,居然出自市委书记之口,岂不贻笑大方!又有一次,市委召开会议,谭力在讲话时,竟然注意到台下某副市长和邻座的赵文定同志在交谈什么,晚上他亲自打电话给那位副市长,追问他和赵谈了什么,副市长说是老领导问武引建设情况,他才作罢。2009年9月,市级老干部按惯例在罗浮山温泉疗养,恰逢谭力去安县、北川视察,随行秘书长得知这个情况,考虑到谭力当晚要入住温泉酒店一号别墅,就安排其晚上与老同志共进晚餐,表示看望。到罗浮山时,谭力知道了这个安排,竟然大发雷霆,一气之下带着随从去山下“焦鸭子”餐厅晚餐,拒不与老同志见面。
现在,谭力腐败罪行彻底败露,正面临严正的法律审判,真是大快人心!人们说:“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上述事实充分说明,绵阳老干部在和谭力的无形较量中,心明眼亮,有胆有识,是有觉悟、有党性、有原则的,从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忠党为民的素养来说,“宝贵财富”这个评价实至名归,恰如其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