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直接代言人,其作风的好坏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然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心浮气躁,耐不住寂寞,静不下心来,不是扎扎实实地做一些事情,而是热衷于摆架子,做表面文章;有的“做官”的想法越来越浓,做事的想法越来越淡;有的处于晋升时期“有精神”,一旦“职务到头”、“进步无望”时就偏离“状态”。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作风不实,不但难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头人,反而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为此,笔者认为党员干部应牢记人民公仆身份,工作得有精神气儿。
首先,要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干部,富民有责、兴业有责,肩上的责任重大。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干部的精神支柱,干部有了责任感,就能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只有强化责任感,才会有事业心,把工作当作第一兴趣,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激情,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其次,必须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为人民干而不是为自己干,这是衡量干部党性修养的根本。对于广大干部来说,就应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力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再次,要严于律己、做好表率。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权力,因而常常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的追逐目标,加上身边的诱惑也比较多,如果把持不住自己,很容易走上歧途。对于广大干部来说,应当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之风的侵蚀,心不贪、嘴不馋、手莫伸、腿莫跑,洁身自好,防止不健康的东西从微小之处在思想防线上打开缺口。
最后,还得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做保障,有切实可行的考核、监督机制,以及行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广大干部才会有监督、有制约、有压力,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这样,各级干部的精神气儿才会足,工作才会有干劲。
(湘江金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