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发挥优势,优化环境


推动三台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7-04  发稿编辑:景秀丽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绿色朝阳产业”,将在未来5至10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主导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当前,全国各地掀起了文化产业发展热潮,不少地方文化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工业年产值,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三台县作为一个拥有22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资源大县,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三台县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研究,优化发展环境,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推动三台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2200多年的历史,为三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好,产业效益不明显。文化产业市场处于自给自足的初步发展阶段,文化企业处于“小弱散”状态,文化产业年产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左右,低于绵阳市平均水平。

(一)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兴起

三台县依托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旅游产业“一核一区”初具雏形,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的旅游服务体系已全面形成。2012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66亿元。

全县拥有旅游汽车站1个,旅游车队21家,从事旅游服务的大小汽车1000余辆。有涉旅企业136家。其中有梓州国际、金喜登等星级酒店4家;有绵州、假日等旅行社15家;有城乡农家乐、度假村10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3000余人,带动相关产业从业人员1万人,年均接待县内外旅游者300万人次。

(二)文化娱乐产业全面发展

全县各种文化娱乐场所1200余家,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左右,从业人员5000余人。文化娱乐业年总收入10亿元左右。

全县有网吧84家,网吧连锁企业1家,从业人员176人,总资产4200万元。歌舞娱乐场所34家,从业人员238人,总资产5100万元。其中,投资在500万元,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歌舞娱乐场所2家;投资金额在200万元,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中型歌舞娱乐3家。游艺娱乐场所25家,从业人员113人,总资产2720万元。其中,面积500平方米,游艺机50台以上的游艺娱乐场所2家。茶馆(园)等休闲娱乐场所1000余家,从业人员3800余人,总资产21000万元。其中云鼎兴福地、黄金山庄、植物园、天外天等大型休闲娱乐场所15家。洗浴、保健按摩、康复中心等健身场所62家,总资产3000余万元。

(三)文化艺术产业日益繁荣

全县长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者在1000余人,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艺等各方面。文化艺术产业年产值5000余万元。

县书法协会、美术协会、音乐协会、文学艺术协会等民间艺术团体23个,会员1000余人。全县年均出版书籍100余本,在省市刊物发表文学艺术作品3000余件。石雕、石刻、木刻、篆刻、版画、根雕、奇石、剪纸等各类手工艺术品年均创作50余万件,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县收藏家协会自2000年成立以来,年均交易额在1000万元以上。有县光兰川剧表演团、成华艺术团、群声川剧团、龙树镇青年川剧团、携手同心环保戒毒艺术团等文艺演出队5支,总资产161万元,演出收入226万元。

(四)广电传媒产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投入1.445亿元,完成935个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建23个城乡影院。构建了广播、电影、电视、信息网络“四位一体、城乡一体”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为广电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广电传媒产业年产值1.2亿元左右。

全县有线电视注册用户30.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30.3万户,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宽带用户注册用户9724户,其中在线用户4392户,专网集团用户16个。广电网络产业年产值1亿元以上。县广播电视台广告年均收入500余万元。电影放映经营性收入500余万元。

(五)教育培训产业初具规模

三台县教育培训业已初步形成以职业技术学历教育为主体,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以文化艺术特长培训和幼儿教育为补充的教育培训格局。教育培训产业年产值2亿元以上。

全县拥有中山纺校、乐安职中、刘营职中、城西中学等4所职业技术学校,在籍大中专学员1万余人,在职教职工总数500余人。主要开设有机械、电子、计算机、文秘、财会、旅游、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服装纺织等专业。有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38家,年培训人数在1万人左右。有体育、武术、跆拳道、舞蹈、健身、美术、书画、器乐等文化艺术培训机构15家,年培训人数在6000人左右。有私立幼儿园、少儿英语等民办教育学校140所,学生2万余人。

(六)印刷出版产业发展壮大

三台县大型印刷企业通过生产基地扩建和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了档次规模。中小型印刷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了集群化程度。印刷出版产业年产值1亿元以上。

以恒东、伟信、精诚、东成印业为代表的大型印刷企业24家,打字复印单位86家,从业人员300余人,营业总收入3500余万元。以四川新华文轩三台分公司为代表的图书发行企业和单位共38家,从业人员达200余人,营业总收入7500余万元。

二、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三台县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的初级阶段。在文化产品的产销上属典型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模式”,缺乏具有强大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能拓展国内外市场的文化大企业和大品牌,文化产业整体水平较低。

(一)缺乏经济支撑,发展后劲不足

三台县作为一个内陆腹地,受地域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仍是当前迫切而紧要的任务。受经济条件及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重要作用,对文化产业将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及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的认识、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投入明显不足。文化产业“金矿”沉睡在大地之下,亟待开发。

目前,三台县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具体实施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十分微弱。全县性的、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一系列扶持政策还有待出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还未进入实质性阶段。政府、企业及社会对文化产业投入明显不足,发展后劲乏力。

(二)缺乏整体规划,竞争实力不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三台县的文化产业一直未很好地进行整体规划。文化企业组成结构较为自由零散,规模化、集群化程度不高,整体竞争实力不强。到处是铺天盖地的文化小企业和个体商,搞的是立足于本地市场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缺乏能拓展全国市场的文化大企业和拳头产品。

全县文化产业除广电网络、新华文轩公司捆绑在省公司外,其余基本上是个体经营、无文化产业集团或园区。经营单位规模小、经营方式粗放、基础差、种类多、市场分散。文化旅游缺乏品牌吸引力,文化娱乐小而全、档次低,出版印刷规模小。许多经营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多,经营项目单一,导致经营效益差,时开时停,造成了文化资源极大的浪费。

(三)资源缺乏整合,产业效益较低

作为一个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大县,境内有古郪国、古三国遗址、郪江汉墓、鲁班水库等众多旅游名胜景观。但三台县一是没有成功地将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二是没有组建自己的文化旅游公司,搞好项目经营,既“走出去”又“请进来”,做大文化旅游产业蛋糕。三是没有将三台的文化旅游挤进全国各大旅游公司经营项目之中,缺少打造全国旅游知名品牌的载体。

作为“国保工艺,中华名豉”虽然品牌响亮,但宣传包装推介力度不大,没有趁机做成畅销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品牌。“中国米枣之乡”、“中国麦冬之乡”的品牌已树立,但要形成产业集群,实施集约化经营,才能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品牌。

诸如县城正月十五民俗巡游、云台观庙会、乐加火龙、建中高跷狮灯等一些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还需要进行资源整合,提升品味,增强内涵,与旅游实景演出结合,塑造旅游文化品牌,才能形成民俗产业。

全县文化艺术工作者很多,但是缺乏整合,整体创造性明显不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音乐、美术、影视等文化艺术作品比较少,文化艺术产业效益较低。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三台县作为文化资源大县,在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地域品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自然景观优势

三台县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县城牛头、凤凰、三台山三山环抱,涪、凯两江环绕,山水风光迤逦。城郊有国内罕见的石砌古城墙和东南城楼,有佛教圣地琴泉寺、大佛寺等。县内有先秦时期古郪国遗址,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的郪江汉墓,清帝敕赐的四川第二大道观——云台观,AAA级景区四川第二大杜甫纪念堂—— 梓州杜甫草堂,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川中最大人工湖——鲁班水库,被称为“小西湖”的团结水库等众多旅游名胜景观。

(二)名人名家优势

三台县既是文化资源大县,也是人才资源大县,从古至今,人才辈出。据统计,从唐代至明清时期,有案可查的三台籍进士达70余人,其中状元1人,担任正副宰相的3人,州官以上37人,将军7人,著书立说成就特别卓著的16人。比较著名的有寓居梓州的诗圣杜甫,《长短经》的作者、李白的老师赵蕤,宋代绵阳第一个状元苏易简。近现代有北京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罗忠镕,《高山青》的作者邓禹平,上将梁光烈等。这些名人名家都是三台的文化名片。

(三)文化品牌优势

三台县拥有众多的国家级及省级知名品牌,为三台发展文化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台是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四川省足球之乡、四川省小戏小品之乡。县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郪江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西平是四川省最美古镇,刘营是三国文化古镇,潼川豆豉酿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台文武校央视五次专访,郪江城隍庙会全省闻名。

(四)基础设施优势

三台县构建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全覆盖服务体系,达到省内一流水平,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和广阔平台。“十一五”期间,三台县委、县政府及原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原县广电局(2012年7月整合为三台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多方争取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灾后重建项目1247个,争取灾后重建资金40862万元(含澳门援建资金5750万元),总共筹措资金5个多亿元。其中,投入24979万元完成了321个文体项目建设,投入14450万元建设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体系,投入1.2亿打造郪江古镇。

四、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要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三台县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领先于省内其它市县,既要立足县情实际,也要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大胆改革创新,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首先做好一个理念先进、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构建一个以科技和创新为核心的、开放而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完善体制机制,发挥资源优势,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三台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一)搞好科学规划,发挥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实力

科学而先进的规划,是促进文化产业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首要前提。没有规划的文化产业发展只会是对文化资源盲目的、重复浪费的、破坏性的开采,再多的文化企业也只能是散沙一盘,毫无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要尽快成立一个由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文化企业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门类艺术家代表组成的文化产业规划团。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和广泛借鉴,制定出一个综合国内外先进理念及成功经验、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三台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大发展。研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1.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人才是决定万事兴衰成败的最根本的能动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要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程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战略工程,优先解决好人才问题,确立三台县人才资源在省内市县中的领先优势地位。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文化产业的科学规划、项目实施、企业培育、招商引资、市场拓展、品牌营销等一系列问题便迎刃而解。

要首先发挥好三台籍人才资源的优势。三台县拥有148万人口,既是人才资源大县,也是文化产业大市场。三台籍各门类人才分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成功人士及名人名家为数众多。要利用特有的故土情节,建立三台籍人才资源库,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整合使用三台籍各门类人才资源,使三台籍人才成为推动三台文化产业立足本土、走向全国甚至全球的中坚力量。

要以特殊政策和特优待遇面向全国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型、科技型、专家型、复合型文化艺术及产业人才,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文化产业,争取三台文化产业在省内市县中的领先优势地位。全力扶持高层次人才进行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研究和实践,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意度,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抢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和先机。

要整合使用各类人才资源。要建立健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奖励制度,集中力量进行具有全国影响的重点文化艺术创作,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各门类文化艺术人才成立行业协会、社团,整合实力,提高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促进县域内外文化企业家加强合作交流,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不断开辟新项目,建立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益。发挥三台县古今名人名家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名牌,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

2.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特色文化品牌是旅游的生命力和生产力。三台县拥有众多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唯有将各旅游点的文化特色进行挖掘、打造、提升、宣传和包装,形成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才能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首先要充分发挥文化与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整合作用,为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奠定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提供有力有利的前提条件。

要发挥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特色优势。要以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为依托,塑造“汉唐名城•灵秀三台”的文化旅游形象为主题,以建设绵阳南翼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国家旅游环线重要集散地为目标,全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区。重点培育以潼川古镇为核心的唐宋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区,以郪江古镇为核心的郪汉文化旅游区,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涪江生态农业园区,以刘营镇为核心的三国文化旅游区,以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核心的潼川豆豉文化产业园,以文化体育为核心的三台县国家级足球训练基地、国家级武术训练基地。

整合全县旅游文化资源,搞好综合开发利用。将全县有所的旅游资源由点到线、有线到片,由片到面进行全方位整合,打包经营。组建或引进文化旅游公司,实行统一经营,避免分散割据、各自为阵的内耗式竞争和无序发展的局面。将三台文化旅游项目挤进全国各大旅游公司经营开发项目的盘子之中,让三台旅游走向全国,让海内外的游客云聚三台,实现年接待游客数千万人次的目标,实现文化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发挥文化艺术演艺资源优势

三台县人口众多,演艺培训市场需求巨大,演艺培训产业前景广阔。要加强推广运营,拓展演艺市场,培育市场经营主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演出团体、演出场所和演艺培训业。扶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少年儿童、内容健康的演出活动。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演艺资源,发展农村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和规模较大、有实力的演出经营单位,发挥文化推动旅游、旅游促进文化产业的作用,充分展示三台本土文化。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艺术培训机构。举办声乐、器乐、书法、美术、舞蹈、摄影等门类培训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发展艺术培训产业,不断繁荣艺术培训市场。要充分发挥覆盖县、乡(镇)、村(社区)的公共文化阵地的作用。坚持以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与公益性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反哺公共文化事业,以经营性提升优化公益性,实现文化事业产业双驱动、双提升、双丰收。

三台县各艺术社团的文艺作品及文艺表演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奖项众多,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要将全县的民俗文化、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体育武术等各类艺术社团进行整合,发挥整合效益,举全力进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创作。实施走出去工程,在全国各地竞技展演,传播三台文明,打造三台文化艺术名片,铸造三台文化全国知名品牌。

4.发挥非物质文化资源优势

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发相结合。以正月十五闹元宵、郪江城隍庙会、老马乡龙抬头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潼川豆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麦冬酒、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鼓条粉等为载体,以民间舞蹈《建中高跷狮灯》、《乐加火龙》,民间音乐《涪江号子》和民间文艺马马灯、皮影、竹琴表演等为平台,加大政策和技术支持,培育集创意研发、生产销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集散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及策划营销公司,重点对具有浓郁三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度挖掘、策划、包装、推介,增强厚重的文化内涵,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三台地方特产畅销国内外市场。举办集项目洽谈、技术交流、旅游观光、商品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会展和节庆活动。

5.发挥文化产品消费资源优势

按照文化产品类型,实施连锁经营,打造拳头产品,树立品牌形象。

以四川省新华文轩三台分公司为龙头,建立县级图书销售中心,以61个图书发行网点为基地,以932个村文化活动室、109个社区书屋为基点,构建覆盖县、乡(镇)、村(社区)的图书及音像制品销售发行网络体系,将销售触角延伸至千村万社。

以四川伟信印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规范全县装潢、广告、包装、印刷、打字、复印业,建立外向型行业协会,争取县域外更大、更多的书刊出版等印刷业务。

将县文化馆打造成艺术种类齐全,面向县域内外,面向所有群体的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和综合演艺基地,并将业务延伸至镇乡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在全县城、乡镇、村社培养为数众多的文化艺术人才,播种文化种子,为文化事业和产业双驱动、双提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推进博物馆与艺术品市场的互动,将县博物馆打造成木刻、石雕、剪纸、根雕、奇石、美术、书法、文物、古董、仿古制品、黄金、珠宝等种类齐全的、面向全国的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繁荣活跃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

将县文体中心打造成集文化艺术培训中心、艺术品交易中心、出版发行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网络购物交易中心等多中心一体的、闻名省内外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及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和集散地。

6.发挥新兴文化传媒资源优势

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努力促使其与新兴媒体融合,着重发展文化娱乐传媒产业。建立文化艺术资源海量数据库,搭建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将县域内外悠久而珍贵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历史文化实物实景资源、丰富而优秀的文学、音乐、美术书法等文化艺术作品资源转化成数字资源。

成立三网融合统一运营机构,建立资源共用、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消除行业壁垒和合作顾虑。加快三网融合,构建全数字化传输服务体系。全县电信、广电、宽带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共用,手机、电视、电脑所有新兴业务实现全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全县实现有线无线全域双重无缝覆盖,车载、便携式等移动广播、电视、电脑实现处处通,时时用。

7.发挥外域文化资源优势

在开发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的同时,要大胆地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使用国内外优秀文化资源,为三台县的文化产业开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富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美国作为一个仅200多年历史的文化资源穷国,因为善于借鉴外域文化资源而成为文化产业超级强国。如好莱坞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借用中国的文化资源,为美国创造了1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哈利·波特》、《泰坦尼克号》借用英国的文化资源,为美国带来24亿美元的收入。美国的例子说明,继承固然重要,创新更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借鉴、借用。

(二)坚持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

改革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永恒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模仿和借鉴只能永远步人后尘,走入死胡洞。改革创新的程度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高度和广度。唯有大胆地改革创新,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才能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1.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与文化体制改革相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首先成立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培育和壮大文化消费市场。统筹、协调、整合本县文化产业的各项资源,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

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探索组建产权主体多元化文化企业。通过实施联合经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起产权明析、经营管理科学、适应市场竞争和现代化大生产的文化骨干企业。

在现有基础上,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市场实现联合,组建一批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经营的强势文化企业集团和核心文化企业群,真正实现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2.改革创新文化产品,优化市场环境

制定宽松的政策和优厚的奖励条件,鼓励文化艺术人才创作出一些反映三台文化元素(或是对国内外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改造过的)的、最富有创意的、具有全国普遍影响力的文学艺术精品力作,为文化产品开拓广阔的市场。

推进文化与传统产业、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的融合。努力将三台文化元素融入各行各业生产产品、生活用品、娱乐消费、旅游休闲之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载体让三台文化走向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成为人们文化生活消费的一部分。

整合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各门类文化艺术生产重点项目攻关,追求精品力作,打造品牌产业。力争创作出一批在全国热销的文学作品,一批在全国流行的经典音乐,一批能够在全国热播的电影和电视剧。创办出一个在全国知名的广播电视栏目。打造出一个在国内最有吸引力的文化主题公园和休闲娱乐中心。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版权产业。依法实施文化市场净化工程,坚持“扫黄打非”常态化管理,在繁荣与监管并重的前提下净化文化市场,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为文化产业全面可续、健康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3.改革创新融资机制,优化投资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平台作用,建立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促进文化与金融的对接和融合,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出台扶持政策,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确保和加强对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明显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投入。将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强大的文化产业输血基地。创新政府投入方式,积极探索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银行更多资金培育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区、现代化优质而富有特色的大中型文化企业。采取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免税返税、股权投入、政府增信等方式,发展壮大文化科技创意类中小微文化企业。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如广告业、旅游业、会展业、教育培训业等县域文化产业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和内耗式竞争,强化投资导向作用。

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及资金。研究、吃透、用好国家、省市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主动出击,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市对三台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更多支持。

鼓励社会投资文化产业。首先要设计研发好一批具有巨大潜力和吸引力的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投资。支持文化企业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现多元融资。建立文化企业投资风险担保机制。加快文化与金融的结合,发展培育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发展特点金融服务产品,做大信贷风险池规模,降低投资风险。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外资经济投资文化产业,经营包括影视等文化经济的核心产业,真正实现文化经济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突破文化产业融投资的瓶颈。

(三)推进文科融合,抢占发展先机,夺取战略高地

现代文化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的智能产业,是文化与科技融合、与创新驱动的产物。科技是文化的载体,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和灵魂。要发展壮大三台的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快发展科技型、创意型中小企业。注重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拓展新兴文化产业。注重文化创意的研究与开发,培育壮大创意文化产业。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抢占发展先机,夺取战略高地,做文化产业市场的领跑者和最大利益的享有者。

美国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能称霸全球,得力于其无人能及的科技支撑和文化创新能力。正如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一句名言“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生动揭示了文化与科技的内在联系。

1.建立文化科技创意园

引进专家学者、高科技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为推进全县文化与科技融合、与创新驱动提供指导和服务。科创园的主要职责是积极培育壮大县域内科技型和创意型文化企业,使其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通用技术、装备、软件、系统等科技产品的研发及引进力度,尽快让国内外最新科技在县域内文化企业中的推广应用,让三台文化产业始终处于科技应用领先的地位。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研究,指导文化企业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培育壮大创意文化产业。

2.促进传媒产业智能化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扶持力度,把省广电网络公司三台分公司培育成一个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高智能化传媒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大力发展视频通信、电子商务、互动娱乐、数字出版、远程教育、家庭安防等多种新兴文化业态。让数字生活成为所有民众生活的主流,让每个人都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消费者。以高科技文化产业项目为主体,建立影视制作、网络视听、动漫、网络游戏等高科技、高智能化的广电传媒产业体系。

3.推进演艺产业科技化

通过科技手段和加大投入,将县文体中心打造成既具有超强演艺功能又充分凸显高科技含量的一流演艺业基地,实现文化与科技在演艺业的完美结合。对梓州大剧院的环境布置、舞美设计、舞台灯光、效果监控等环节的有机融合,打造成一个5D实景高科技剧场。在流动演出设备设施方面,大胆使用高科技设备,增强演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发展壮大演艺产业。

4.支持动漫产业创新化

动漫是文化与科技、与创新高度结合的产物,属于高智能化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市县级城市来说,这还是一片处女地。要大胆引进动漫设计制作人才,敢于率先发展以三台文化为元素的动漫产业及其衍生品产业,奠定三台文化产业的领先地位。

5.实现文化企业多样化

文化产业内容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发展好传统文化产业,更要发展好新兴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企业的多样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媒介,宣传发展多样性文化企业的理念和政策。引导和激励全社会兴办各类文化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意型文化企业,满足群众全方位、高层次、高品位文化消费需求。(三台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述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