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三台县着力打造十大文化工程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6-16  发稿编辑:景秀丽

三台县“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必须按照县委关于建设四川文化强县的总体战略,组织实施“十大文化工程”,2015年建成四川省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县,2020年建成四川文化强县。

(一) 人才兴文战略工程

主动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工程,加大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精英团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县,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三台文化人才数据库,不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创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加强文化艺术领域领导班子建设,把热爱、熟悉文化艺术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各级文化艺术领导岗位,造就一批既熟悉文化业务又擅长经营管理的领军人物和文化产业企业家。文化艺术领域的人事编制要适应文化强县建设需要,设立社区、村文化工作岗位,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文化站专(兼)职干部和村、社区文化室工作人员。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各级各类文化人才和文艺活动积极分子。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各门类领军人物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专家、名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加强专业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队伍建设,重点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人才引进、培训、激励等机制,通过专业培训、挂职、选拔、交流、聘用聘任等方式,壮大和提升文化干部队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特别是专家、名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增强社会责任感,潜心钻研,自尊上进,鼓励他们深入实际,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文化艺术工作者要自尊自爱,广泛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人文之风和浓厚的发展繁荣和谐氛围。

(二) 文化名城打造工程

重点实施文化名城打造工程,发掘历史文化优势资源,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树立文化品牌形象。

县城是具有2200多年建县史的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相当丰富。按照县城建成50万人口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规划目标,着力打造以潼川古城墙为核心,以梓州公园杜甫草堂风景区、凤凰山城市森林公园琴泉寺风景区为重点,以滨江休闲带和餐饮文化带为纽带,以小明湖水上游乐园、大佛寺佛教文化园三台山文化公园为辐射的“一核、两区、两带、三园”为具体内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带动涪江东岸东山公园、东山大佛及新德镇三圣宫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加大牛头山抗战防空洞为重点的抗日战争博物馆和地下党三台中心县委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郪江古镇、云台观、鲁班湖、西平古镇、刘营古镇、三元禹平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建成特色文化街。

(三)公共文化建设工程

全面实施公共文化建设工程,努力构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为全县人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健全完善全县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建好、用好、管理好县文化馆、图书馆、梓州大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百乐影城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及农家书屋。建成以县城为核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社区)为辐射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坚持办好正月十五闹元宵大型民俗巡游等活动,定期举行非遗、武术、足球、特色产品交易、庙宇文化活动和行业技艺大比武等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办好市民文化艺术学校;坚持开展各级文化干部、文化人才培训活动,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坚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戏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 ”、“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着力发展特色文化,建立县级文化艺术荣誉制度,开展“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民间武术大师”等评选活动,由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开展文化志愿者行动,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大力培育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积极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活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行业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村落文化等活动,加强乡镇、社区、行政村文化宣传队伍建设;创作、收集、整理、汇编、印发群众文化活动资料;依法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实现免费开放服务100%覆盖;要积极发现和培育乡村群众文化演出团队,扶持民间专业演出团体;坚持办好梓州艺术团,繁荣发展演艺业,丰富和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利用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稳步推进“六个一”文化示范户建设,2015年前每社建成1家,2020年前每社建成2家。

(四)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努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完善文艺精品创优激励机制,推出在全省乃至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吸纳各种文艺创作人才和专业人才,激发全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活力,多出作品,力求精品。推动三台文化艺术“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文化艺术人才、作品“走出去”,培育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国家、省、市级文化艺术领域,推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参加国家、省、市展演,努力提升三台文化艺术形象和知名度。组织实施好“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等精品战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优秀民俗文化资源,围绕重大革命题材、历史文化题材、新农村建设题材等,着力打造优秀文化艺术品牌,不断推出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文艺精品,争取更多的作品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使各级各类文化艺术优秀作品每人每年度获奖在2件以上,重塑三台文艺大县形象,推动文艺创作大县向文艺创作强县迈进。建立三台县“琴泉文学艺术奖”,由县财政每两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表彰优秀文艺作品和新闻外宣作品。建立三台美术馆,确立梓州书画院事业单位性质,吸纳德艺双馨艺术家到三台美术馆、梓州书画院工作。积极完善文化艺术产品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艺术产品激励机制,形成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相统一的评价体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文化艺术作品激励机制。

(五)广电品牌铸造工程

科学实施广电品牌铸造工程,创新广电栏目节目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宣传水平和宣传质量,铸造广电品牌。

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工作,提高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声、屏、报、网互动,突出重点,形成声势。支持县级刊、台、网主流媒体做大做强,努力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宣传和舆论格局。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坚持对外宣传工作季度策划制,实施对外宣传上头条、上大报、上大台工程,努力构建大外宣工作格局,为奋力推进三台县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营造强势舆论。健全应急机制,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要建立健全危机新闻应急处理机制,完善新闻发布核准制度,全面规范、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负面新闻快速、正确、妥善处置机制。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加强互联网、手机网等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发展壮大主流媒体,营造和谐健康网络环境。大力推进三台新闻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建设,团结引导商业网站;高度重视民意表达,充分发挥互联网通达社情民意作用;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强化三台政务网和“今日三台”官方微博建设;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强化人才培养;提高驾驭互联网的能力。

(六)文化传播数字工程

创新实施文化传播数字工程,搭建文化资源信息化平台,构建数字化传输网络,实现文化传播智能化服务。

继续加强广播台站、电视台站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播发系统,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由“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变,推进农村数字化电视整体转换。坚持开展电影放映工程,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性电影。加强县城和重点乡镇数字影院建设,积极培育和科学管理电影放映队伍。着力培养电影市场,加快电影产业发展,形成公益电影与商业电影协调发展新格局。重点扶持骨干影视企业,努力构建广播、电影、电视、网站“四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

(七)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各类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体系,完善传播功能和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全县人民享受文化信息服务均等化。

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乡镇、行政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建设,建成集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一体的扩展型村居基层服务点,达到100%全覆盖,实现由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本型基层点向集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一体扩展型服务的全部升级,2015年入户率达到50%以上,2020年入户率达到100%。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展服务网络,优化技术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传播高效、服务快捷、管理科学的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好、用好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加快文化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录入,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与乡镇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的联网传输,形成县、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为全县人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的电子阅读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

(八)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强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内涵,彰显三台地方文化特色,提升三台文化形象,建立健全保护利用机制。

大力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切实管好境内文物。积极实施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抢救维修工程,争取更多的文物保护单位上等升级,争取将郪江崖墓群创建成集科研、考古、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大遗址文化公园。高度重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抓好潼川历史文化名城和郪江、西平、刘营等名镇建设。切实做好建设工程地下文物的勘探、抢救、发掘工作,严厉打击各种文物犯罪活动。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贯彻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动融入成都打造国际“非遗之都”行列,积极参加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展非遗典籍编辑、出版推广工作。积极推进郪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切实抓好潼川豆豉酿制技艺等名录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努力打造“国保工艺、中华名豉”品牌,带动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发展壮大;坚持开展以郪江城隍庙会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地域特色、时代特色、效益特色的剪纸、绘画、雕刻、泥塑、编织等民间手工技艺和龙灯、狮灯、庙会等民俗表演项目,发展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广泛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名录保护申报、审批、公布制度。

(九)文化产业壮大工程

稳步实施文化产业壮大工程,努力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力争尽快使全县文化产业总值达到三台县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把文化产业建成支柱性产业。

高度重视广电传媒、新闻出版、图书发行等公有制文化产业企业,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高度重视以郪汉文化、唐宋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以古城墙、城南片区为载体的汉唐文化旅游产业带,以崭山米枣、潼川豆豉、涪城麦冬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产业带,以滨江半岛、滨江名都为中心的餐饮文化产业带。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传媒、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培养和塑造企业文化精神,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三台自有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品牌。规划建设诗书画、古玩交易等传统文化街区。加强刘营三国文化古镇建设。切实做好图书发行工作,努力拓展图书发行新市场,推进教育现代化、数字化应用系统销售,建设大型图书超市。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政府要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依法管理文化产业市场。

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使文化产业成为三台县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使文化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逐步达到5%以上,推动三台县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为县域经济支柱性产业。

(十)文化市场净化工程

依法实施文化市场净化工程,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加强“扫黄打非”等重大行动的常态化管理,在繁荣与监管并重的前提下净化文化市场。

组织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网吧集中整治、荧屏声频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4个专项行动,对全县所有注册网吧进行拉网式排查;清查并依法取缔城乡结合部、农村、校园周边、居民住宅区开展黑网吧;加强娱乐市场和新闻出版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行为;严格审查影视剧、动画片和纪实电视专题片内容,加强对综艺类、情感类、法制类、谈话类电视节目和广播夜间节目进行重点监管,查处一批如性病治疗、性药品及成人语言等不良广告;严格查处涉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文化内容;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引导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强化社会监督职能,努力净化文化市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