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和我市加快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重要部署,因势而变、因农而变、因企而变,适时启动“惠农兴村”、“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民生工程,在勇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自身稳健发展。截至9月末,实现各项存款406.22亿元,比年初增加56.86亿元,市场份额为19.94%;各项贷款283.92亿元,比年初增加35.17亿元,市场份额为26.55%。存贷款规模达690亿元,居全市13家金融机构之首,真正成为全市存贷款规模最大、服务网点最多、机构人员最多的地方金融主力军。
惠农兴村,帮农民朋友致富
“惠农兴村”金融服务工程是让金融服务从乡镇延伸到村组惠及千家万户,让农民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普惠现代金融服务,确保每个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公共服务中的金融服务权利。
2011年以来,我市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省联社 “惠农兴村”工程启动工作会议和全市金融“惠农兴村”工程推进会会议精神,结合人民银行支付结算“迅通工程”和银监会“三大工程”(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的精神,通过游仙联社试点成功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开“惠农兴村”工程,全市近4000名农信员工集中人力、走村串户、加强宣传、及时布点安机,加强风险防控和消费引导,完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农”体系,以双百(百分之百地满足符合条件农户的贷款需求,百分之百地对农户满腔热忱地服务)的工作方针,成功打造农村信贷支持平台、农村支付结算平台、农村代理服务平台“三个平台”,以全市平均每个行政村2台的e迅通(电话支付终端)布放量,初步实现让老百姓“足不出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到2012年9月末,实现e迅通布放总量7782台,累计交易笔数14.3万笔、金额13.34亿元,e迅通布放总量和累计交易金额均居全省第一。
扶微助小,助小微企业腾飞
“扶微助小”金融服务工程是农村信用社按照普惠金融理念,专门为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精心打造的助企兴企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是创新和完善小微企业贷款融资产品体系,着力为客户提供整体服务方案、“重信用、重现金流、重第一还款来源,轻抵押”,探索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性难题,走出一条具有农信特色的普惠金融“扶微助小”之路。
针对我市小微企业实际,绵阳农信响亮喊出三个“千方百计”(千方百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让企业尽快得到贷款)口号,在全市范围内推开“扶微助小”工程,通过引进德国IPC公司微贷技术、哈尔滨银行小贷技术,配套江苏紫金农商行风险防控技术,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商超供应商”、“商户联保”、“信用融资”、“制造商供应链”、“1+N产业链”、“抵(质)押循环”等围绕“一圈两链”(商圈、供应链、销售链)、“一区两会”(工业园区、商会、协会)、“一优两新”(优质小企业客户、战略新兴产业、新兴文化及网络产业)客户群体的信贷产品10多个,特别是推行的“才升道”小微贷款信用贷产品,由客户经理上门为客户做财务报表,重客户信用状况、项目前景、现金流等因素,轻客户抵押物,有效化解破解小微企业抵押不足情况下的贷款瓶颈,实现客户融资方便快捷,帮助小微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完成从起步到腾飞的蜕变,实现政府满意、小微企业得实惠、农信社可持续发展“三方”共赢目标。
普惠、灵活、便捷,是“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工工程金融服务的要义,也是破译农村信用社成长和崛起的主题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农村信用社将继续忠实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普惠金融理念,敢于担当,甘于奉献,踏实守信,奋勇争先,强力推进“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民生工程,通过切实加强管理,优化信贷投向、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投放力度、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建设绵阳科技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