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当时大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中,而真正体会到内涵却是在我的工作中。
8月的乡镇午后,闷热而寂静,阳光照着门口的道路折射着刺眼的光芒,坐在网点的玻璃柜台里,我只有时不时的翻动着业务凭证,放空的盯着空旷的街角停放着的红色三轮车,此刻的我多么盼望来一个客户,消遣我此时的寂寥。
伴随着呜的一声,一辆破旧的蓝色电动三轮车驶入了我的视野。一声清脆的手刹声音后,从车上下来了一个阿姨和一个小女孩。阿姨躬下身子,用手搭着莲蓬隔着玻璃向里张望着,直到看到屋里的我,才小心翼翼的将玻璃门推开一个小缝隙,闪身带着孩子进入了营业厅。
我这才细细的打量起阿姨,她看起来快50多岁了,穿着一件略微有些发黄的白色T恤,带着一个浅蓝色的太阳帽,显得朴素、干净而整洁。边打量着的我也职业习惯的起身问道:阿姨,您好,请问你要办啥子事情呢。
阿姨似乎并没有听到我的问侯,只是自顾自的在她身上的黑色帆布斜挎包里摸索着什么。好半天才从挎包里摸出一个乳白色的塑料口袋,又剥开了里面好几层红的、绿的、黄的塑料袋,拿出一本存折和一把用粉色橡皮筋扎得整整齐齐的百元券递了进来,然后又佝偻着身子趴在送钞口小声的说:帮我存一万“死期”,就存到这个本本上。
我接过钱,像往常一样和其他客户一样与阿姨搭讪:您孙女真可爱,好大了呢?这是老革命教会我的“技能”,说是可以减少客户等待的焦虑,也可以伺机开展存款营销。可是今天这招并没有其效果,我的随便一问让阿姨的脸一下红了,转身拉过身后怯怯站着的小女孩,并没有回答我的问话。
吃了“闭门羹”的我只得悻悻的翻开存折,假装认真的办理业务掩饰我的尴尬,无意中的一瞥,我突然发现存折上每一笔存款的日期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每年的今天存入了一万的三年定期。强大的好奇心让我又试探的问道:您每年今天都存了一笔钱呢?
阿姨像是鼓起了好大的勇气,开口说道:“哎哟,不怕你们笑话哦,这是我幺女啊,四十岁才生的她,心疼得很哦,现在年龄大了,生怕娃娃以后用钱的时候,我们老了找不到钱了,于是和她老汉儿(四川话:意思为父亲)商量早点给娃娃计划到,再困难每年都要给幺儿存一笔“死期”,等她二天读大学这些用,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边说着边摩挲着小女孩的脑袋。“今天是娃娃的生日了,所以我卖完花生凑齐1万元,我立马就来把事情办了。”
上一秒还被好奇心驱使的我,内心突然受到一阵冲击,或是因为错把母女认成婆孙的尴尬,亦或是真正切身的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父母之爱,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都将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
在很多人眼里,或许到了18岁,女孩收获的18万存单连着利息,也没有多少钱,甚至可能不能像阿姨期许的那样,给孩子一个好的物质保障,让孩子读完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但每一笔一万“死期”的背后都承载着对孩子满满的爱意,对孩子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这就是父母的爱,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奢求任何回报的付出。
愣神的我,被打印机退出的存折打断了思绪,我抽出存折递给了阿姨,向怯生生的女孩说了一声生日快乐,小女孩探着半个脑袋,极小声的回答着谢谢。然后害羞的拉着妈妈跑出了营业厅,麻利的爬上了那辆蓝色三轮车。
伴随着车的启动,母女的身影拉长着逐渐消失在了我的视野中,我突然很期盼明年今日与他们的再见,在看看那本沉甸甸的存折,亲手为她烙上又一年爱的印记。(作者:梓潼农商银行 赵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