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银 发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2-11-17  发稿编辑:韩春梅

 

梓潼农商银行 贺佳芬

周日,初冬的下午五点半,空气中已经有丝丝凉意,于是我早早地到火车站候车,准备返回上班地。到达车站后,看着离出发时间还早,就到进站口旁边的K店点了一杯咖啡,坐在靠近门口的高座椅上,正对着玻璃窗,车站前整个广场尽收眼底,可以看见不同的赶路人,奔赴另一座城市。

这时,一对老夫妻进入了我的视线,背上是泛旧牛仔的厚重背包,手里还提着沉重的口袋,让本就佝偻的身躯越发与地面平行,“口罩时代”下看不清面容,但从银白色的头发和蹒跚的步伐,判断应该在60岁左右。他们弯曲着身子,昂着头东张西望,朝着K店门口越走越近,我的视线也一路追随着他们,直到他们走进来。

店里基本都是年轻人,有戴着耳机听音乐的,有漫无目的刷着短视频的,有用手机打游戏的,大多沉浸在“智能时代”。看着有客人进来,服务员上前习惯性地、礼貌性的提示,“左边场所码扫码进入,右边二维码扫码点餐”,老夫妻俩显然有点茫然,小心翼翼地回答老年机没法扫码,又毫无逻辑地说了一大堆,服务员也算有耐心,但也只是说了句“也要必须扫码才能进”,可老夫妻俩仍旧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出行目的、出行时间等,显然双方的关注点、逻辑线不在一个水平线。沟通持续了好一会儿,才终于“真相大白”,老夫妻俩不是进来休息或点餐的,而误以为进的是售票大厅,本意是想改签出发时间。出门后,他们朝着服务员提示方向走去,依然弯着身,昂着头,满头银发格外显眼,让我陷入了沉思。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步进入了“智能时代”,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应用融入日常,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模式,网购、买票、订餐、打车、社交,疫情之下的健康码、行程码,智能化正逐步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成了我们离不开的“器官”。然而,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让大多数人享受红利的同时,也让很多“银发群体”无所适从。我们总能看到或听到,有老人乘车无健康码被拒,有老人凌晨起床到医院现场挂号失败,有老人连夜排队买车票却已售罄,有老人疫情后再未走出过小区……他们被迫切断了与社会的连线,成了智能时代的“失联者”。

曾经,他们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建设新中国流过血汗,为中国改革开放奉献青春,用勤劳的双手推进社会发展,为我们创造了安逸的环境。如今,他们虽然老去,但不应该被时代所抛弃。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8%,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里面也有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应该呼吁,社会在快速发展科技、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是不是应该为他们再“慢一点”呢?比如在推广移动支付的同时,给老人留下部分现金窗口,随时备点零钱,给靠做小生意而努力生活的老人留点余地,比如各行各业在普及绿码的同时,给老人留下纸质证明的空间,比如在网上买火车票、网上挂号就诊的同时,给老人留下部分票和号码……让他们也能与智能时代无缝对接,享受智能时代带来的便利,感受社会进步发展的温情。

因为,没有人会永远年轻,每个人终将“银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