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周末,巴中老乡一起聚会。文化人老王一时兴起,吟一对联上联“上中巴,下巴中,巴上巴下(‘巴’此处作‘爬’解,四川读音‘巴’)”,请老乡们对下联。在座个个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我一听,这个上联是谐音回文方位嵌字联,巧妙至极,略一思索,便以“来游仙,去仙游,游来游去”应对,还算机智,博得赞许。我曾经在四川绵阳市游仙区乡镇企业工作,联想起北京市有个仙游区,便对上这个对联。
诚然文字游戏。不过,老乡这个上联,出题刁钻,形象有趣,还真引起我对“行路难”的不少感慨,勾起我那刻骨铭心的“赶路”记忆。我老家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在28年前若要走出大山,实属不易。眼前浮现出我17岁那年背负行囊,艰难挤上那辆满盖灰尘、破旧赃差的中巴车,从通江、向巴中、到绵阳一路进发的情景。
那只是我28年前的真实写照。
时过境迁,现在的交通实在是太方便了。成都到巴中的火车开通,成巴(成都-巴中)高速公路贯通,让我回家的难路变成通途。
2011年10月,我侄女儿结婚,我们一家人回通江县城庆贺。早上8:30时,我们从绵阳出发,到松垭站上绵遂(绵阳-遂宁)高速,一路西行,经过三台县、从盐亭县转入成巴高速,到巴中西收费站下高速,再转道赶往通江。由于高速路刚开通不久,一路上行车稀少,我们畅通无阻,飞驰在宽阔平坦的高速路上,宛若轿车插上翅膀,自由驰骋在千山万壑之间,伴随着韩红那嘹亮清澈的《天路》天籁之音,一会儿穿过幽深隧道,一会儿飞越天堑大桥,一会儿在绿树行道畅行,让人心旷神怡,热血沸腾,思绪万千,感慨万端。300多公路在我的心里,不再是那么漫长,不再是那么遥远,全然没有赶路的紧迫。我们上午11点前就赶到巴中,12点半就到达目的地,全程共计才4个多小时,简直是神速!
时光飞逝入电。转眼我到绵阳将近30年,想起我1990年底那次到绵阳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我大哥当时在绵阳当兵,他要我把他2岁女儿从老家送到绵阳,也顺便给我找工作,为前途谋一丝希望。
我老家地处通江县广纳镇与平昌县得胜镇交界处,那时候,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农家孩子两条出路:就是当兵和读书。我个子小当兵无望,初中毕业再也无缘读书,就只想走出大山,到绵阳去找个出路。
出发头天上午,父亲背了几捆叶子烟,我背上侄女儿,我们从家里走路三个多小时到县城。我们省吃俭用,住最便宜的宾馆,父亲卖了两捆烟,凑够车费钱,我们忙赶到东门桥头汽车总站,好不容易挤到第二天到广元市的车票。我高兴得不得了,终于可以解脱农村环境的束缚,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了!
那时候没有电脑,拿到手的车票是手写的起点、终点和班次,不是打印票,没有写时间。在售票大厅售票口顶上斜挂一块牌子,一张表格形式载明所有班次和时间。可我粗心大意,误把牌子上面用美术字写的出发时间“6:30”看成“8:30”。父亲不识字,他问我出发时间是多少,我顺口答复是上午8点半。父亲质疑,“不会吧,到广元那么远,怎么会8点多才走?”我却一味固执,自认为没问题。到次日凌晨8点赶车时,班车早已经出发一个多小时了。我不但车没赶上,还白费了14.48元车费。父亲很生气,把我臭骂了一顿。要知道,那时一张车票钱是将近一季的副业收成。没办法,骂归骂,我们匆忙吃了一碗小面,善良的父亲又摆摊卖烟凑钱买票,我们只有又在县城住了一夜,我和侄女儿才重新走上旅途。那时候要行程9个小时才赶到广元,在广元买票住一晚上,再次日凌晨又赶车去绵阳。一路上,由于道路狭窄,路面不平,灰尘四起,班车颠簸不堪,错车危险,还看到很多起车祸事故。我第一次出远门,从通江到绵阳要整整两天时间,还要运气好、天气好,否则还得赶夜路。人一到目的地,全身是灰,口干舌燥,不成人形。现在回家的路,半天时间就可到达,真可谓“朝发通江,午到绵阳”。的确,交通的困难,是我们革命老区贫困的真正“瓶颈”。
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实在是惊人。不光是交通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转变、社会的进步,经济体制活跃等,带来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1991年初到绵阳后,便在绵阳站下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上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1992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化改革开放,更为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绵阳的乡镇企业发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先在一家绢麻厂上班,3年后到一家大型集团乡镇企业办公室从事管理。又过了3年,我因为新闻写作的机缘,转行到农村信用社,现在省信用社驻绵阳办工作。改革开放后一系列变化,让我们很幸运成为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年与一年变化都有很大不同,大都经历了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对于我这个游子来讲,我的体会更深就是交通。
去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腊月29,我们早上9点从绵阳出发,从巴中市到平昌县,再从驷马镇下高速到得胜镇,回到老家时,刚好赶上午饭。绵阳到我家仅仅用了不到4个小时。因为,我们老家村上也通了公路,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再不用走从通江县城到我家的迂回路线,直接从德胜镇下一道坡,10分钟就到家门口。我简直感觉到是一个奇迹。交通的便利,把我和对老家的念想拉得更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对西部大开发,加强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建设,深入打响精准扶贫、精准攻坚战役,我的家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的家乡关于交通提档升级的消息频频传来,我更是无比自豪。新规划的绵巴(绵阳-巴中)高速公路由320公里缩短到194公里,从绵阳至苍溪到巴中,我开车回家就只需要两个小时;巴中市恩阳机场也于近日成功试飞,若开通绵阳至巴中的短程航班,我回家的路就真是近在咫尺,10来分钟回家的愿望也不是梦啊!
巴中,这座有着当年12万人参加红军的新生地级市,辖内通江县,更是全国第二大苏维埃根据地,曾有近5万红军抛洒热血。革命先烈的血没有白流。
40年的改革开放,让13亿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更强起来。成果展示在国力、民生,不仅是交通。
回家的路,已变通途。我回家将更方便:自己驾车,灵活出行,方便又快捷;乘坐大巴,轻松从容,无需“巴上巴下”;选择火车,欣赏风光,饱览光雾山红叶;若有短途航班,天涯咫尺,家若比邻。
(作者:蒲天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