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臧校长“千杯不醉”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08-05  发稿编辑:韩春梅

 

臧启芳(1894-1961),字哲先(哲轩、蛰轩),1894年生于盖平熊岳城。毕业于美国著名的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1923年任中国大学经济系教授,1926年担任东北大学教授,很快升任东北大学法学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迁往关内。1937年2月,臧启芳临危受命主持东北大学的校务。1937年5月,东北大学改为国立东北大学。1938年3月学校迁到四川三台县城,1946年东北大学迁回沈阳。1939年7月,臧启芳任国立东北大学校长。1947年10月免东北大学校长职。

臧启芳任职三台县期间,东北大学条件艰苦,但他仍努力创造让师生能够比较好的从事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当时校区附近驻有一个旅的刘湘的军队,军纪不严。学校女生时常遭到兵士的骚扰欺负,晚上不敢出门。校长臧启芳知道这一情况后,十分头疼。一则,东北大学是从外地迁入,人生地不熟,而川军是地头蛇;二则,当时抗战时期,各路军队管理混乱,与各种政治势力也有很多交错的关系,处理不当,影响深远。经过苦思冥想,臧启芳择日广发英雄帖,宴请驻军全旅所有连以上军官。那日,浩浩荡荡来了四五十名军官。席间臧启芳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学校流离失所的艰苦、学生奋力学习的艰辛、国家救亡求才的艰难,恳求驻军严格管束兵士,保障学生有个安全地方安心学习,说得个个军官点头称是。臧启芳接着举杯说道:好,今天就是要请各位在国难当头之际,更要体惜流亡到此的学生。我要用四川老白干敬每位一杯,以示我对此事的郑重态度。于是一路敬下去,连干了四五十杯,把在场军人全镇住了。军人散后,臧启芳大醉三天不醒,而酒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军人骚扰学生的事件了。

金毓黻(1887-1962),又名毓绂,号静庵, 斋名静晤室、千华山馆,辽宁辽阳人。是20世纪上半叶很有成就的史学家。1939年,在川北三台东北大学主持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1941年秋,任东北大学史学教授兼文科研究所主任。

臧启芳和金毓黼是东北老乡,二人都很喜欢喝酒,尤其是臧启芳,有“酒王”之称。金毓黼在日记中不止一次写到臧启芳的豪饮。如1940年1月2日游云顶寺,“主人陈君光玉礼款甚殷,佐以美味,时已觉饥,为之果腹。臧君之量最豪。”1943年7月4日,臧启芳邀请历史学家蒙文通至其家中饮酒,金毓黼作陪,“臧蒙两君满饮数十巨觥,。不见醉容。”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原名郭定生,后来改名郭立邦,籍贯河南辉县。1944年,被分配到设在三台县的东北大学,插班到政治系三年级就读。柏杨在《暗夜慧灯——柏杨杂文集》的“顶礼拥戴”一文中说,“十年来酒量如海而不强灌人,有酒仙之风者,就我所知,得两人焉,一为已逝世的臧启芳先生,一为仍在世的叶明勋先生,值得顶礼拥戴,歌功颂德者也。”

杨锡福在三台时期的东北大学读研究生。他在《哲老风范长萦五衷》的文章中写道,藏启芳校长体型魁伟,虎步龙行。哲老长于饮,不仅千杯不醉,而且来者不拒,酒风佳而酒德更佳。三台是个相当守旧的古城,民风纯朴,礼俗敦厚,士绅之家,常在宅宴客。三台县地近绵竹县,“绵竹大曲”为四川名酒之一,与“泸州大曲”齐名。因此三台士绅饮宴,“绵竹大曲”为必备美酒。士绅饮宴时,他们研究生常为陪酒之客,其任务在以酒助兴。因为研究生既非在学之大学生,又非教职员。他在当研究生二年之中,参与饮宴而酒量益增,当时年不满“而立”,正在壮年,多饮几杯,亦不足记也。哲老酒量宏而酒德更为士林所崇敬,豪于饮放于怀而情不乱,旷达纯真,以见酒兴。(三台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王述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