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有一个以弘扬孝道而命名的乡镇—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忠孝乡。那里到处流传着有关忠与孝的动人故事。
相传一位本乡本土的翰林学士李莲溪,学业有成,早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迟迟未成婚配。提亲说媒的踢断了李家的门坎,不是母亲不同意就是儿子不认可。最后选定一位张姓人家的女儿张锦绣为妻。几弯几梁的乡亲都夸李家祖老先人积了德,让李莲溪娶了一个进得厨房,出得厅堂,能文能武的俊俏妻子。两人婚后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对老人长辈特别孝顺。但令人忧心的是小俩口结婚多年而不育,膝下无子女。他们积德行善,潜心祈福,人到中年,张锦绣给李家生了一对双胞胎,全家老少笑的合不拢嘴。精通文墨的李莲溪懂得忠孝乃人之天性,就给孩子取名李全忠,李全孝。全忠、全孝从小受到爷爷婆婆的溺爱,当两个孩子长大成人爷爷婆婆也相继离开人世。每天面对父母的严厉管教很不习惯,经常和母亲顶嘴,恶语相伤。望子成龙心切的母亲,见俩个儿子已成朽木不可雕也,一气之下去了当地的永丰寺,欲削发为尼。永丰寺是佛门重地,庙里住的全是各路僧人,那里有尼姑的立脚之地。她白天在寺里念经,晚上就到废弃的盐灶棚子安身立脚。家里没有女人,家不像家,日子不像日子,李莲溪砍了一把黄荆条,叫两个儿子跪下。他相信黄荆条儿出好人,教育儿子的不孝行为。人生在世孝为本,黄金难买父母恩,讲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第二天,全忠、全孝背着黄荆条子去盐灶棚子向母亲负荆请罪,接母亲回家。母亲深受感动,语重心长的告诫儿子,积善纳福千里路,百孝铸成太平年。要好学上进,不要懒惰,发奋向上,成家立业,多做善事。自己心意已决不在还俗回家。
全忠、全孝回到家里,同父亲商量,决定顺从母亲心愿。将准备用来结婚的房屋腾出交给母亲,作为吃斋念佛的庵堂,并给庵堂取名“忠孝庵”。希望世人一定要孝敬父母,不可做不忠不孝的忤逆之事。李母张锦绣苦心修炼,终成正果。死后化作天上的慈孝娘娘掌管人间孝道,专管惩治忤逆,褒奖孝道的一位爱恨分明的女神,忠孝乡因此而得名。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孝。孝道是社会伦理规范的基础和根本,也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孝能产生正能量。在忠孝这块土地上,忠孝乡党委政府顺民意,聚民心,大力倡导孝文化,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善慈润忠孝沃土,让孝道融入每个家庭。孝道之花遍地盛开,全乡涌现出了在浙江舟山群岛下海救人英勇献身的英雄熊斌。孝顺儿媳谢秋、孝顺孙子卢方成,好媳妇文清珍等一大批忠孝好人。文明户、五好家庭户。好公公,好婆婆,好儿媳,如雨后春笋,到处孝心涌动,孝满忠孝乡。( 市作协会员 四川省三台县白雀邮政所 赵亭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