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满腔热情干工作 多接接地气很好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7-22  发稿编辑:韩春梅

 

沧海桑田之中,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炎炎夏日,一本四川农信自己出版的《追梦》,独具浓郁的四川农信文化内涵,呈现出一个四川农信最高领导人带领农信人冲出生存危机的艰难历程和从一群普通干部职工中发生的动人、鲜活事迹,让我一次次潸然泪下,对我这名青年员工而言,更是一次“思想健康体检”。原来,我们这份工作既有着历史的厚度,也体现了真情温暖;原来,只有用心、用情做好,才能在与客户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原来,责任的担子从来都不敢丢掉,需要我们时代传承。

现在,无论是在学术殿堂,还是在茶肆房间,“中国梦”都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一本书上说,每个人都有着斑斓的生活底色,正如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源头,而这个源头似乎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那一个最初的梦,失不得,也丢不去。大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中国梦,小到每个人,当然四川农信也离不开这种源头,透过文字,我看到了四川农信的底色,站在农信人的角度,恍若间,原来这就是我踏入农信时心中萌芽的理想,一页一页,思绪漂浮,一个念头在心中越来越强烈,一定要为农民谋福。

真情换真心,今生不改的“三农”情怀

选择了一份工作,就选择了一份责任。“情系三农,扶微助小,立人立己”是四万农信人孜孜以求的农信梦。知道农信社历史的人更知道,服务于农是从农信社“出生”的那一刻就肩负的使命。号称“草根金融”的农村信用社,作为人民公社互助金融的产物,由农民自掏腰包一角两角入股建设,天生弱智,其脱胎换骨的涅槃重生征程,崎岖坎坷。

当下,今昔之比犹如天壤之别,作为农信好时代的员工,也许我们早就忘记那些着装不统一,坐在低矮屋檐下,噼里啪啦打着算盘的场景,甚至,从来都不曾记起过,但我们一定记得一组2014年底的数据,四川农信存款达到10631亿元,各项贷款5484亿元,总资产15022亿元……

一串串激动人心的数字背后,除了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农信人的努力之外,我想更离不开的是所有的农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支持农民的发展,就是支持农信的发展。如何为农民谋福?真情换真心,勇于肩负助农致富的使命,哪里农民有需要,哪里就应该有农信人,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历经几代农信人凝聚的精神。我想,在我们这一代不能丢了这种精神,具体到工作中就应该热心

待客户,待如亲人,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温暖。

坚定正确价值观,今生不改的“三农”情怀

腐败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时代的恶瘤,但腐败绝不是某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而是历史的沉疴。因此,腐败也是一个传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将它称为“腐败文化”。从历史的纵向来看,腐败文化的主体几乎都是朝廷命官,他们无人不读圣贤之书,无官不讲修齐治平,却又几乎是无官不招权纳贿,无官不贪赃枉法;从横向方面考察,除官吏阶层的腐败外,富人有富人的“腐败”,穷人也有穷人的“腐败”;对于腐败几乎是无人不恨,然而腐败却又是那么“深入人心”。回顾历史,涛声依旧,尽管腐败之恶罄竹难书,而作为一种行为文化,它又是一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文化,这是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一个显著特征。腐败文化的这种相悖性,决定了他是一个传统的“灰色文化”,这是一种事实上难判是非、至今仍有很强生命力的文化。
作为年青人,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习总书记曾在“人生扣子论”中谈到,人人都要穿衣,都会穿衣,一项平日里天天都要重复的动作,却升华出一个道理:人生就像扣扣子,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后面的扣子就不可避免的跟着错,最终走向堕落,走向灭亡。所以要多学习,不仅要学业务,更要强化自己法律、道德意识,时刻警醒自己,培养正确价值观。
查阅一些金融行业的灰色档案,那些锒铛入狱的阶下囚,都有着辉煌的过去,但最终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中迷失了自己,政治意识不坚定,背叛主流路线,毁了自己,也给社会造成损失。这些警示教训,惨痛地告诫我们,要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心智在风浪中逐渐成熟,让信念在追寻中逐渐坚定。唯有如此,方能厚积薄发,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将三农需要、企业期望和个人价值紧密结合,才能在工作岗位中,真正为民谋福。

克服本领恐慌,今生不改的“三农”情怀

如今的时代处处充满竞争和压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普遍人感到焦虑、迷茫,一种叫“本领慌”悄然占据这部分心理。21世纪人所面临的最大恐慌就是本领恐慌,尤其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人们必须起而自救,如何真正进行学习革命,优化本领投资,迅速提升本领,这是时代焦点,也是我们农信人普遍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新的问题,面对全面升华的改革任务目标,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消除本领恐慌,根本应变之道是学习。只有通过读书学习,勤于思考,才能具有睿智的大脑,不僵化。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要向肩负情系三农的历史的责任,立足时代,激发四万员工空前生命潜能。学习还是根本之出路,也是治企之纲,尤其是大部分青年员工,更应注重于此。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前,大部分营业网点都在偏僻乡村,近年来,一波又一波的新招大学生被送下乡,如何在这个时期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实践十分重要。这就需要青年员工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三农。既要实践又要学习,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更好服务三农。

当前,伴随着经济转型,利率市场化,互联网多媒体全面渗透的社会经济和生活下,我们既充满困难,也面临突破的大好机遇,如何紧密围绕在省联社的领导下,朝着一流科技零售银行和“五最银行”的目标豪迈出发,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更需要我们青年员工像老一辈农信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

(梓潼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席荣)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