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春风春雨话诗情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2-25  发稿编辑:韩春梅

作者:胡紫薇

风雪满载的冬天之后,农历“立春”一过,春就开始,在“春雨不寒”的杨柳轻风中,天空飘洒着“沾衣欲湿”的朦朦杏花细雨,给人以春的清新、温暖和希望,也就激发起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来,为春雨谱写出许多华美的诗篇,和着春雨朦朦飘洒……

浩瀚的春雨诗海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春雨诗”莫如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诗形象生动地绘制了一幅江南乡村风俗画,读来令人神往。如果说《清明》运用的是“工笔细描”,以鲜明真切传神的话,那么杜牧的另一首诗《江南春》,则以浪漫的手法、恢宏的气势绘制出了另一幅春雨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阳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莺啼鸟鸣于绿树红花之中,楼台园林,水村山郭笼罩在淡淡雨幕之中,莽莽苍苍,迷迷茫茫,再萎琐的心思也会宏大,再刚强的情志也会蜜软,读诗如同赏观一幅巨大的泼墨山水画,你心、你情、你衫都会被这“烟雨”沾湿。

俗语说:“三月雨,贵如油。四月雨,好动锄”。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天气温低,降雨较少,致使小麦、油菜和一些蔬菜、果木处于越冬休眠状态或缓慢生长阶段。冬去春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一来,给植物提供了迫切需要的水分条件,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宋代诗人黄庭坚咏道:“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韩愈咏道:“大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一诗中咏道:“微雨从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春雨促进了农作物生长,也为春耕春种创造了条件,农人在朦朦细雨中播下了种子,也播下了希望,渔者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啦!

但是,如逢多雨之年份,再喜的春雨也会“绵”出愁来,成天阴湿寡照,不仅不利于春种春耕,还会造成春江桃花汛,使人们愁雨。苏轼的“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便是对这种“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辛弃疾词)”天气的描述。还有“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来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借雨述亡国恨的,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借雨诉孤独的,韦应物《滁州西润》:“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借雨述春宫愁怨的,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蜿蜿,残宵犹得梦依稀”。

尽管如此,人们依然给予春最大的热情,牢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古训,握住每一寸春风,不管“两岸猿声啼不住”,只管“轻舟已过万重山”!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