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喝酒随想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2-12  发稿编辑:韩春梅

作者:王旗

酒,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这种水与酒精的混合体成为了人们忠实的朋友,并造就了许多传奇故事。还是因为它的魅力,于是又有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这样的千古经典词章。由此看来,酒也实在是个好东西。

喝酒的讲究很多,但酒场之上的“大公无私”却是尽人皆知的,不论是名酒还是普通酒,也不管是啤酒还是果酒,凡是和酒沾上边被称为酒的东西,在酒桌上争来争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方设法让对方多喝酒。为了让大家多喝酒,不知是从哪朝哪代的哪位高人发明了以菜劝酒的文化,而席间的整鱼就成了最理想的劝酒“武器”。且不说“头三尾四、腹五背六”,就单说和鱼有关的谐音名词就够把你灌个小晕。不信吗?夹起鱼眼,是对你高看一眼,瞧多尊重你,来两杯吧;又夹起鱼肋面给你,“给个面子吧!”怎么,不接?那多伤和气,还是接过来吧,得,又是四杯……,夹到最后,又给你个鱼尾是让你“尾”以重任,多么神圣啊,你还是得喝。就这么,据“高级酒客”透露,一条鱼能劝下百八十杯酒呢!这就是我们的酒文化。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劝你喝酒是对你的尊敬,这看似清水般的浓烈热情你怎能拒绝?呵呵,呵呵……

喝酒人很讲究气氛,好的情绪能使人酒量大增.这是我有过亲身感受的。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和一位玩书画的要好朋友墨飞色舞地胡写乱画一通后,从床下扒出了两瓶不知放了多久,挂满了灰尘的老酒,没有吆五喝六的划拳行酒令,一边平平静静的一杯接着一杯的对饮,一边从羲之先生“兰亭”的神秀聊天颜大将军“多宝塔”的浑厚,从心仪“八大山人”的怪妙神异到感叹板桥老夫子文弱细竹里透出的刚直,不知不觉中酒尽见底,但却没有感觉有太多的醉意,是故“人逢知己千杯少”,大概我们也有点这个意思。以后每逢喝酒的时候。以为曾经有过如此的记录.总觉得自己酒量还算可以,但每次撑破肚皮、喝的大晕怎么也达不到那个水平了。

喝酒的人有时也并不纯粹单单为了逞一时的酒精麻醉之快,酒场之中也有独特的辩证理论。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酒场之上有两种人不可交,一种是常喝常醉之人不可交,另一种是常喝不醉之人不可交”。这话初听起来似乎有点茫然,但是细细品来,也的确有他的道理。

常喝常醉之人是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没有成色的一类,而常喝不醉则让人感到城府太深、无亲近之缘。人之交友,求其诚善。无诚不可以为友,我以为人与人之间还是多一些真实,少一些猜疑的更好,不然,我们整天生活在一个提心吊胆、互不信任的世界上该有多累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