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借问桃花谁与似?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2-11  发稿编辑:韩春梅

 

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每当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之时,生长在村前屋后,道路两旁,小溪岸边和山坡之上的桃花,便竞相开放,把大地装扮得多姿多彩,春意盎然。加之,桃花常常是先开花后长叶,微风徐来,花枝招展,真可谓“有枝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观赏桃花盛开,确实令人心旷神怡。因而,历代骚人墨客曾为桃花留下了无数的名诗佳句。唐代文人白敏中在诗中写道:“千朵浓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宋代诗人秦观作《虞美人》词,称赞桃花“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雷向谁开?”也正因为桃花能得到人们的如此垂青,所以人们将它广植于园林之中,并把它作为盆景,精心养护,供人观赏。

桃花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是美丽的象征。文人们常常用“人面桃花”,“艳如桃花”等词句来形容天生丽质和绰约风姿的年轻女性。唐代诗人崔护就写下了炙脍人口的名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中叙述诗人在踏青时,与一村姑邂遁,此姑娘面如桃花,貌美异常,顿生爱慕之情。来年春天,诗人欲觅萍踪,再睹芳颜,谁知风光依旧,人去屋空,自然感到十分惋惜和惆怅。有人甚至还把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也冠以桃色新闻”的雅号。

桃花还包含着青春的内蕴。《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葬的就是桃花。黛玉何以葬桃花?无非是感叹青春的短暂。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中的少女,感到命运多舛,前途未卜,觉得青春将逝,韶华难再,因而不得不发出凄凉哀婉的叹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桃花又是品德的象征。汉代名将李广,素有“飞将军”之称。他历经大小70余战,功勋卓著,但却未能有封侯之赏。“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因而百姓们踏出了一条通往他坟墓的道路。司马迁为此写下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名句,用以颂扬李广的高尚品德。

桃李还有弟子的别称。平时人们用桃李满天下来称赞教师们学生之多。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每当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时候,我常常独自一人站立在桃花江畔,面对争奇斗艳、娇美无比、令人心醉种迷的桃花,任思绪纵横驰骋。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借问桃花谁与似!(林静)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