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州状元苏易简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3-17  发稿编辑:景秀丽

苏易简(958-996),字太简,宋朝时绵州盐泉县(今游仙区玉河镇)人。他的父亲苏协是后蜀的进士,在今都江堰市做地方官。他两岁时,随母亲回盐泉老家居住。

北宋太平年间,绵阳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公元980年,苏易简经过殿试,由皇帝宋太宗钦定进士第一名。他是绵阳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千多年来的,科举考试历史上有确切可考的绵阳状元。

从此,他从绵阳走向当时的国家中心开封城,先后做过将作监丞(主管京城、宫室土木工程建筑),升州通判、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知贡举(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考官),最高官职是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相当于现在国务院的副总理)。

苏易简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在任知贡举时,他手握重权,为朝廷考选进士。但他不论亲疏,坚持标准为国家选拔人才,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当时有人诬告他徇私情,中选进士中有其内弟和父亲恩师之子。皇帝宋太宗将他停职,接受查处。后经太宗亲自调查考核,所选仅是全部合符标准,旋即就恢复了他的官职。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他在中进士考场中,发现父亲好友何光逢冒名顶替,他毫不留情地当众将何光逢逐出考场。苏易简一生三次做主考官,为朝廷选拔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苏易简博学多才,勤于著述。参加了编撰《文苑英华》1000卷,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诗文。在他众多的著作中,最有价值的是《文房四谱》,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记载纸、笔、墨、砚的生产沿革、产地和制作工艺的专著。书中记载了大量的科技知识,如自动售笔机、高强度黏合剂等。该书对“文房四宝”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对我国文化的繁荣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苏易简死后归葬绵阳,墓址在今游仙区魏城镇青林沟倒角湾。

苏易简墓为双棺墓,坐北朝南,墓前有一石碑,上书“宋朝钦点状元苏公易简墓”。

苏易简之子苏耆善好诗文。其孙苏舜钦、苏舜元也以诗文著称于世。值得一提的苏舜钦,他主张“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倡导自由活泼、生气蓬勃、瑰奇豪放的文风。他的诗充满忧国忧民之情,大胆抨击时弊,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官场腐败的愤恨。他是宋代革新运动的先驱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易简、苏舜钦、苏舜元被后世冠为“梓州三苏”之称。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