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绵阳作家陈和平所著的散文选集《人生驿站》,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60余篇,28万多字。分别讲述了作者家乡的风土人情,在人生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人生感悟,以及关于绵阳文艺界精英的人物传记等。
今年60岁的陈和平,出生在盐亭县富驿镇,现在是铁路系统的一名退休职工。1968年,陈和平中学毕业后,应征入伍来到河北省元氏县,成为一名解放军战,那时,一有空,他就利用在团部当广播员兼图书保管员之机,钻进图书室,如饥似渴地博览中外群书。后来,陈和平所在的连队,驻防在山西省太原市北郊的黄寨县,他时常随部队派出的文艺宣传队,走村串寨地做宣传,他边演节目,办板报读报纸,边向老百姓借书来看。有时看完一本好书,还想以后再看,陈和平便动手抄书。那三年,他在煤油灯下,手抄了中国文学史、唐诗三百首、诗词格律、中国哲学史等十几本书。当时,陈和平的母亲身患重病,在家里经济条件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花40多元钱,购买了全套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学史等书籍,从老家寄给他。这些难忘的故事和亲情,被陈和平付诸笔端,其文稿收录进了《人生驿站》一书中的“富村驿话”专辑里。
1974年,陈和平复员转业到成都铁路局绵阳供电段工作。期间,他做过电工、调度员、办公室的行政秘书。不管工作多繁忙,陈和平都抓紧时间看书写作,并参加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函授班的学习。1977年,陈和平在绵阳的《剑南文学》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泉水叮咚响》,讲述了一个铁路“三八”小站,违背客观规律,全用女工而酿成悲剧的故事,文章一经发表,反响强烈。之后,陈和平在全国十多个报刊杂志上发表了10多篇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中短篇小说。就这样,多年来,陈和平一直坚持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的写作,并始终坚持文学贴近生活、为群众服务的写作宗旨。阅读《人生驿站》的读者能感受到,在该书的文章中,无论是儿时的乡野趣事还是民间习俗,或是历史传说与史迹寻踪,还是对文化名人的记录,作者都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文风朴实,文笔自然而清新,有如一卷真实而独特的绵州人文与民俗图志。
1987年,陈和平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先后担任绵阳民进宣传部部长以及文艺总支主委,由此,他结识了绵阳文艺界的一些作家、画家、书法家,他被这些艺术家独特的人生经历、勇攀高峰的艺术创新精神、文艺上的丰硕成就所感动。于是,陈和平开始有计划的采写宣传了40位民进文艺家。其中的20人收录进了《人生驿站》一书中的“岁月如歌”专辑里。在这一板块,陈和平还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记录绵阳的革命先辈,科学家,作家、画家、书法家等社会和文学艺术精英人士,并有对绵阳古代,近现代名人的追忆。
1997年,陈和平停薪留职,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还到报刊当特邀记者,采写新闻,做纪实特稿,创收供儿女和侄儿读大学。期间,他采写创作的侦破类纪实小说《套狼》、《贩毒家族》等在省市报纸上上连载。记者生涯走南闯北,陈和平在旅途中,创作了不少散文,其文稿收录进了《人生驿站》一书中的“风中角铃”专辑里。
喜欢读陈和平文章的人,都知道他能妙手著文章,而他更把文人“铁肩担道义”付诸行动,常为帮助弱势群体而四处奔走呼号,帮他们写诉状、请律师、打官司,主持公道。2006年,在陈和平的努力下,一起官司打到全国最高人民法院,最终为梓潼一对溺水而死的姐弟亲人赢得了30万元的赔偿金。这些新闻故事背后的感悟等,被他写作成文,收录进了《人生驿站》一书中的“品味生活”专辑里。陈和平还以满腔热情,去观察和记录一些社会基层人物,如在火车站擦皮鞋的不知名的又聋又哑的鞋匠,在武引工程的打工石匠,施工处长等,体现了作家的人文情怀。
据介绍,陈和平曾先后出版了《吸毒血泪》、《中国铁路案件事故》、《向共和国总理报告》等三本书。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