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的临近,让很多人有了出去一览祖国大好河川的愿望,我是很羡慕那些可以拿起简单行囊,肆意拍下自己的足迹,任由自己的身体游荡在各个不同区域间,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增加阅历的人。
今天,从某个旅游博客中看到了一组令人向往的照片——法国之行。似乎离我们有点遥远了,但是却让我身未动,心以至。那组照片从法国的乡野风光、历史建筑、艺术文化特质都无不说明着在那异度的浪漫、惬意以及人们对生活品味的注重。在那里法国人用自己的生活诠释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玫瑰人生”。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中随处可见的是为新婚拍写婚纱照的情侣。
那些让人向往的图片中,有一幅让我印象较为深刻。那幅图片描绘的是一位女教师把班里的同学们带到一座著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巴黎圣母院。这座前后花费100年时间的建筑,简直是美轮美奂!这时的她不是供人欣赏而是成为了这些法国孩子们研究自己国家历史的标本。在这座充满神秘的巴黎圣母院前老师现场为学生们讲述她的历史与价值。我想很少有人真的对国外的教育方式有过了解,即使有过一些了解也无非是听说而已。听说国外教育注重实践动手,他们的教育有别于中国的传统形式教育。对于一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我们并不能对此做出多少评价,但是经历过的我们却知道中国教育缺少的是人性教育与实践教育,很多历史性的东西对于参加工作的我们能记住的已经非常有限。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虑,我们在学校里学过的东西究竟有多少能真正的用在工作之中呢?在国内有像外国实物参照的东西早就不知道被多少人拆了修,修了拆,美其名曰“修缮”,这样的事情真不在少数。远点的不说,但是李白故里就是离我们最近让我们较为熟悉的了。几国为争得“李白”这个话语权,在网络文章中大打出手,很多人都在博客中嘲笑这样的举动。我想古人在天之灵都要叹息了。
在我国的中小学语文书中有很多的古典名著、文学经典以及经过删选的国外的一些名著,这些东西的存在为得就是让孩子能从中学到如何做人,如何讲礼,如何明史。课本内容总要过很久才会调整一下,换成几篇能让孩子们更懂更明朗的文章也不为过。小学时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样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让孩子去接受一些更容易接受的东西,让孩子能真正的用眼睛观赏到那些久远的中国历史,明白中国的历史进程,但是现在这样的教育又该如何进行呢?对于那些早已远去的历史,没有任何实物的参照仅能凭孩子们天花乱坠的猜想,他们究竟又能明白多少呢?
现在旅游行业日趋激烈,旅游已然成为人们解放思想,挣脱压力的一剂良药,大家摆脱了休息只能在家里洗洗涮涮的生活模式,对于休闲的向往正在逐步的递增中。为得也不就是能亲眼了解祖国的历史,明白祖国的发展,让这样的历史永久的留于心间。中国有句古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见过的东西总要记忆深刻,所以在发展旅游的同时留给孩子们一些可以让他们铭记的东西吧!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