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 闫新宇)发电企业与用电企业“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将被打破。8月21日,《四川省2013年度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实施方案》正式下发。
就在9天前,这个方案刚刚在四川省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上被审议通过,方案确定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24家电力用户参与今年直接交易试点。直购电量总规模暂按90亿千瓦时进行调控,相当于去年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全社会用电量的二十分之一。
试点主要为传统清洁高载能企业将逐级开放
《方案》称,参与直购电试点的电力用户必须是用电负荷相对稳定,用电电压等级在110千伏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纳入今年试点的24户企业或园区(集团)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解铝、钒钛、氯碱等传统清洁高载能行业。
《方案》明确,直购电价格由直接交易价格、电网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三部分组成。其中,直接交易价格由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通过协商自主确定;输配电价实行两部制,基本电价执行四川省电网现行销售电价表中的大工业用电的基本电价标准;电量电价(不含线损)按不同电压等级执行。
国家能源局近期下发的通知还提到,将按照平稳有序的原则逐级开放用户,近期首先开放用电电压等级110千伏(66千伏)及以上用户,有条件的可开放35千伏(10千伏)及以上的工业用户或10千伏及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型新兴产业参与直接交易。
四川电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研究制定直购电的交易规则等配套设施,逐级开放主要是为了保障发电企业利益,防止造成电力供给扭曲。“从表面上看,只是发电企业与用电大户直接见面,享受优惠,但电价形成机制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从过去行政指令转变为由市场确定电价。”
或将建立自主交易的三方对接机制
直购电表面上看是电力交易模式的转变,实质是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大用户之间的利益重新分配。
“(直购电)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多卖家多买家的局面,有利于竞争。”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大用户直接交易是电力市场化的一个探索方向。韩晓平称,直购电这种模式会对电网公司既有利益产生冲击。
从去年开始,省经信委、省能源局、四川电监办等相关部门就开始调研,此举有助于实现夏季丰水期富裕水电就地转化,“我省正着手在发电、供电、用电三方之间,建立自主交易的电力对接机制,下一步将进一步规范化运作,使输配供等环节更加透明。”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家四川用电大户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从用电企业的角度来说,非常欢迎这种模式,最重要的是降低了用电成本。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