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四化”同步—县域经济突破着力点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8-09  发稿编辑:景秀丽

“全市县域经济突破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以发展为载体,以同步小康为目标,走市县区一体化发展道路,努力为泸州率先实现次级突破打牢底部基础。”谈到泸州如何夯实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构筑多点多极支撑的牢固基石,市委农工办副主任曾一平这样告诉记者。

据介绍,上半年,泸州全市实现GDP541.3亿元,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5.3亿元,增长34.2%;财政收入完成52.8亿元,增长19.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5.4亿元,增长11.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1亿元,增长14.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4514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831元,增长10.9%。

“四化”同步为着力点

“上半年,我们牢牢把握县域经济突破的着力重点与关键环节,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统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曾一平说。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突出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三个重点,通过抓优势产业发展、抓新兴产业培育、抓重点项目建设、抓节能降耗减排、抓企业协调服务,着力“九大产业”发展,做大产业、做强企业,有力提升全市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45.4亿元,增长11.8%。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突出江南新区、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建设重点,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进一步完善片区控规和专项规划,加快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9个重点小城镇建设、新村聚居点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为纽带、以中心场镇为基础的“一主四副多点”新型城镇体系,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速,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容。纳溪区坚持城市向东发展,扎实推进麒麟新城建设,加快融入核心城区步伐。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抢抓全省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契机,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创新实施农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第二轮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强力实施“七大扶贫攻坚行动”,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2.3亿元,同比增长3.3%。江阳区、纳溪区、合江县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3个。

培育县域经济主体

泸州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吸纳、激活、盘活各类民间资本,推进民间投资项目的建设和储备,鼓励各类民间资本依法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健全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的良好环境,充分释放社会各界的创业能量。对民营企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引导民营经济集聚、集中、集约发展。发展商会经济,支持泸商回乡投资兴业,提升民营经济的实力和水平。

曾一平说,今年是泸州“项目落地见效年”,为发挥重点项目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我们按照“稳定增势,高位求进”的基调和“四个一批”的工作要求,督促各区县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狠抓项目落地。

2013年度4县3区牵头的127个市级重点项目,上半年计划投资143.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02.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62.4%,顺利实现“双过半”。

创新机制助推突破

“为助推全市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我们不断地创新机制。以产业招商为重点,以招大引强为突破,以项目落地为重心,以央企、知名民企、上市公司为招引重点,进一步抓实、抓好招大引强工作。”曾一平介绍说。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订5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38个,投资总额354.1亿元;新履约市外国内项目503个,增长38.57%,其中,1亿元及以上项目177个,5亿元及以上项目31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2个。

另外,创新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市金融办的联系纽带作用,建立健全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银—政—企合作,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贷支持。上半年全市银行机构存款余额1335亿元,增长18.8%;贷款余额720.8亿元,增长23.8%,贷款增幅位居全省前3位。(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庞玉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