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发掘长寿文化 打造养生圣地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12-14  发稿编辑:韩春梅

 

—三台县富顺镇群乐村(长寿景区)自然人文资源开发利用调查报告

代永久、李国虎、苏培元、曹平、王德均、张从品、许登祥

(绵阳市国土资源学会)

摘要:

随着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均将农村休闲旅游和养老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作出了系列安排部署。如何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课题重点对具备养老优势的三台县富顺镇群乐村的自然人文资源进行了初步挖掘,研讨了该村养老产业和休闲旅游的路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意见。本文为科学开发利用群乐村资源提供了参考,并为其他地区有针对性的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文资源;开发;利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鼓励养老产业发展,要求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养生养老基地。为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探寻乡村休闲旅游康养产业之路,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绵阳市国土资源学会组织调研组,专门就小有名气的“长寿村”——四川三台县群乐村进行调研,多方收集整理当地人文、历史资料,与该县相关部门、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就该村自然人文资源利用开发进行了研讨,现形成如下报告:

一、群乐村长寿美誉名副其实    

群乐村位于三台县富顺镇场镇东南1.6公里浅丘中,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全村辖10个社,总人口320户、1048人,耕地1988亩,林地面积近4600亩。村内岗峦起伏,四围环合,森林茂密,绿树成荫,自然景观十分秀丽。解放前,该村名为“长寿村”,直到解放初期更名群乐村。经课题组入户调查,该村自解放至今共有80岁以上老人188位,其中90岁以上老人有89位,100岁以上29位。如今健在的80岁以上老人共66人,90岁以上的10位,岁数最高的达122岁(严桂玲,2016年刚去世)。与中国长寿县广西巴马相对,巴马县现有人口27万人,其中90—113岁老人82位,仅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三点零三七。而群乐村90岁以上老人占该村的比例达到万分之九十五点四二,远高于广西巴马,是名符其实的长寿村。

调研组还从多个方面将群乐村与巴马进行了对比。一是群乐村环境优美,气候温和,空气新鲜,阳光充沛,年平均气温19.7℃,海拔高度在400—500之间,森林资源丰富,负氧离子较多,其自然资源与巴马类似。二是群乐村二队丰富,有泉眼十多处。据四川大学考查和化验,该泉是在数亿年形成的喀斯特地层中形成,富含微量元素,长期饮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睡眠质量,增进人体新陈代谢。而巴马的可滋泉也是在喀斯特地层中形成,富含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三是群乐村的地磁较一般地区高出数倍,而巴马的地磁也高于一般地区。四是群乐村土壤(目前仅对泉水周边的土地进行化验)中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锰和锌含量也很高,与巴马的土壤特点如出一辙。由此可以看出,群乐村的长寿与当地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应有较大关联性。

二、群乐村人文资源颇为丰富

经调研组初步了解,群乐村各类人文资源较为丰富,部分资源还具有深度挖掘的空间。

(一)神泉寺。据《中国地方志》、《绵阳文史》、《三台方志》、《富顺贡盐》等地方史志记载,元朝末年高僧唐时元到群乐村二队唐氏宗祠创建了神泉寺。此后,因饮此处泉水可得长寿,远近香客络绎于道,寺庙门庭若市,绵延数百年香火不断,直至“文革”中被毁。神泉寺附近湧流千年的泉水,也被当地群众称为长寿泉。

(二)岱王庙。群乐村村尾山岗上有岱王(张献忠)庙遗址,建于清初。因四周山岗朝向俱趋向这里,因而地方史志称其为“九龙捧圣”,是一道独特的天然景观。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陕西太白人。成者为王败者寇,张献忠为清朝统治者所不齿,当地群众为何敢冒杀头风险为其立庙供奉,其背后的原因值得考究。    

(三)二队唐氏宗祠、六队刘家大院。都有三百余年的古建筑,颇值古建筑学专家考察研究,也可供游客观光。

(四)汉墓群。群乐村二社七社有汉墓群悬棺多处,调研组尚未查阅到相关资料,可由相关考古专家进行深度考察,也可供游客观赏。

三、群乐村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一)地理位置较好。群乐村所属富顺镇,距离绵阳72公里,距三台县城约15公里,其中距离成渝环线高速公路三台收费站约12公里,区位优势较好,既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也不至于太偏僻。村内道路已建成水泥路面景区道路,四通八达其余村社之间泥石路面公路相通连,交通基础条件具备。

(二)产业基础较强。群乐村土壤PH值为7.0左右,土壤肥力较高,总体地势较平坦。村内沟渠交错、水库池塘相映,水资源丰富,有小二型水库1座(蓄水400余立方)、山平塘6口(蓄水350¨。立方),武引工程供水斗渠经过该村2.8公里,渠埂已硬化村内自建排洪沟渠6.8公里。该村群岗合围,周围几十里无工业污染,适合休闲农业和绿色蔬果的发展,已有种植长寿草、绿色蔬菜、水果、板栗、核桃的技术和传统。可引进现代农业产业公司或旅游康养综合农业开发公司,在该村10个社大力发展优良品种的长寿草种植,在一、三、四、五社开发花卉种植基地,在六、七、八、九、十社利用退耕还林坡地开发优良品种板栗、核桃。

(三)旅游资源丰富。该村二社近10处长寿泉和九社的凉水井自然山泉值得开发,并可利用荒地原址恢复神泉寺,牌坊、碑林、佛塔、石刻、壁画、汉墓、宗祠、陵园、步行渠、环湖跑道等,供游人观赏、憩息;开发该村1、2、3队3.8公里的武引斗渠渠埂道路,作为自然景观观赏绿色通道;利用该村4600亩森林资源和饱含负离子的清新空气开发旅游观光项目,位于二社的清乾隆年代建筑物刘家大院可开发作为古建筑物景点,二社、七社的汉墓群宜通过开发旅游加强保护;位于八社的纪念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的岱王庙,可于坡上荒地原址重建,并配上张献忠事迹介绍,作为一处旅游景点。进村即可一眼望尽的1-9社间的全村最大漕沟,可沿此沟周边的土地打造十里荷塘景点。优化景区布局打造多极景点,保护天然绿肺,让长寿景区成为珍贵遗产,惠及世代百姓。

(四)养老优势独特。该村泉水资源、森林资源、地磁环境、土壤条件堪比广西巴马,村内的长寿老人比例也媲美广西巴马,具有独特的养老优势,利用各岗峦林下荒坡地修建高中档次的养生养老院,充分利用森林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为各位老人颐养天年服务。

(五)群众意愿较强。课题组专门邀请该村支委、村委人员、镇人大代表、镇党代表、各社社长以及部分社员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到会人员对该村招商开发旅游、康养、观光农业的意见。到会人员均积极发言表示欢迎招商开发。课题组又征求了镇党政领导对开展群乐村旅游、康养和观光农业的意见,也得到大力支持。

综上所述,群乐村的长寿泉、茂密的森林资源、清新的空气、宁静秀养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及清初古建筑、汉墓群,构成健康养老、观光休闲旅游、打造绿色蔬果的优良基础和要素,成为开发康养产业、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核心载体。因而,利用该村诸多的资源条件开发养生养老、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造福社会的民生工程。这些项目的开发,既符合国家建设美丽幸福乡村和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的政策,又有利于富顺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群乐村自然风貌的保护与开发提升;不仅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能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课题组在调研中获悉,已有客商愿到该村投资开发旅游、康养和观光农业,如果能得以实施,相信不久以后一个“四川巴马、养生圣地”,就将闻名于世,造福社会。

四、建议意见

(一)挖掘品牌,获取认证。群乐村最大的品牌优势在于“长寿”,当前应尽快组织职能部门对该村长寿老人的情况进行权威调查,获取相关机构对“长寿村”的品牌认证,为该村的开发奠定基础。

(二)超前谋划,精心规划。群乐村的“长寿村”,不仅属于三台县、属于绵阳市、四川省,更属于全国。应立足于打造全国知名的长寿村,对该村的开发建设进行谋划,邀请顶尖的专业机构编制开发利用方案,统筹考虑村庄整治、产业发展等,使群乐村成为我省在全国响亮的名片。在开发利用中,要特别考虑当地的承载能力,体现原生态,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

(三)招商引资,整体打造。群乐村的资源优势十分独特,也十分珍贵,切忌各自为政、粗制滥造。应通过引进有实力的投资方,按照编制的开发利用方案对该村进行整体打造,建成精品。

(四)整合政策,形成合力。群乐村的开发利用,涉及土地、林业、资金、环评、民宗等多个部门,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共同配合,更需要当地政府、村支两委及时作好土地调整,办理相关手续,协调好农民的利益,确保既发展当地经济,又保障农民权益。

三台县富顺镇群乐村《长寿景区》自然人文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课题组

2017年9月25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