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嘉峪关 畅谈五千年中华文明
8月13日至14日,第二届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嘉峪关市举行。由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与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共同等单位协办的此会,旨在发挥学术机构的高端智库作用,促进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的学术研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在会上,来自乌克兰工程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国内外60余位知名考古学家、岩画专家、羌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就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彩陶与黑山岩画、魏晋墓室壁画的历史文化联系,马家窑及其后续文化与古羌人等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来自绵阳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学者焦虎三在会上,作了题为《甲骨文中的“氐”与“氐羌”的渊源》,来自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仲昭铭作为此次参会学者中最年轻的“90”后,他到场作了题为《“古羌人形彩陶艺术”举要与分期》。来自南京大学的桑新民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教育战略中的马家窑文化传播》。来自四川的民间民俗学者田波作了题为《彩陶上的信仰》发言。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志安说:“如果我们把创造了嘉峪关古文化的先民和马家窑文化的创造者——古羌人相联系,想必会拓展丝路文化的研究……“专家们认为,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雄关”、“河西重镇”之称。嘉峪关市及其沿线地区,从史前到历史时期,历经“彩陶之路”、“玉石之路”、“羊马之路”、“丝绸之路”等的变迁,自古以来就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黑山岩画、火烧沟遗址彩陶、魏晋墓地下画廊、长城遗址等文化遗产无不彰显着嘉峪关市灿烂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镶嵌在丝绸之路咽喉要道上的一颗颗明珠,闪耀着古老汉文明的璀璨光芒。专家们还就嘉峪关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议献策。 (田明霞 文图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