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借船出海”,让世界看见绵阳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9-16  发稿编辑:韩春梅

 当“李白故里”遇上“东方明珠”,一场跨越千里山河的文化相遇,在黄浦江畔浪漫启幕。

 

9月13日,第36届上海旅游节拉开帷幕。在这场汇聚全球眼光的文旅盛会中,绵阳盛装出席,通过新闻发布会、分会场推介、花车巡游等多种形式,向世界全方位展示“李白故里”“两弹一星”“熊猫家园”三大IP的风采。

 

这不仅是一次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更是绵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记者 彭紫薇

 

文化为媒

 

绵沪共绘“诗与远方”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1300多年前,自绵阳走向世界的诗仙李白,用诗句定格了他心中的江山胜景。而今,这座孕育了李白的历史文化名城,携山水之灵、人文之韵,登上了上海这座国际舞台,开启一段以文会友的“知音之旅”。

 

绵阳,素有“蜀道明珠”之称。这里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造就了“九寨后山”王朗自然保护区、绵阳“香格里拉”虎牙大峡谷等人间胜景;又延续着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亦出生于绵阳;还有悠远神奇的禹羌文化、独具魅力的嫘祖文化、脍炙人口的三国文化、风流典雅的李白文化在此交融流淌,共同织就一幅绚烂的历史长卷。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国际化大都市,自1990年首届“黄浦之旅”启航,至2025年“一节两季”全域联动,其旅游节早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上海旅游节的舞台上,绵阳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文化对话:花车巡游中,“李白”挥毫吟诗,以跨越千年的风雅,吸引世界目光,其所经之处,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古今交融的瞬间;文旅推介会上,来自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游客The?resa手握涪江旅游地图,热情地向友人介绍这座“一定要去一次”的城市……这些生动的场景,展现了绵阳文化的多样性与感染力,也让上海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来自绵州大地的热情与魅力。

 

以文化与山水为纽带,绵阳正借助上海这一国际平台,向世界讲述更有温度、更具诗意的“中国故事”。

 

产业为桥

 

文旅唱响“融合大戏”

 

从2024年“文化三推”活动走进全国九城,到2025年四川省文旅发展大会西安、深圳推介专场,再到此次深度参与上海旅游节,绵阳的每一步,皆是对“文旅融合”的深刻诠释,亦是对“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的扎实践行。

 

本次上海之行,绵阳更是做足了“融”的文章:高规格新闻发布会,面向沪上文旅界与主流媒体精准发声,详细解读绵阳文旅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接地气的推介会,让申城市民在休闲中感受绵阳风情;特色的花车巡游,以动态视觉语言向世界展示“绵阳形象”。

 

其背后,彰显绵阳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转型的决心。日前,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绵阳市委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资源聚合、品牌打造、宣推引流、环境提升、主体培育“五大工程”,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计划到2027年,全市旅游总花费达到1400亿元,2030年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绵阳市文广旅局局长窦建磊在上海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我们此次来沪推介,正是要‘借船出海’,让绵阳文旅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细细盘点此次活动,绵阳玩出了新花样——

 

让资源“活”起来,绵阳精心推介北、东、西三条精品旅游线路,融非遗、生态、人文于一体,提供多样化体验选择;

 

让故事“带”得走,炳林毛笔、曹盖面具、嫘祖刺绣等文创产品,不再只是静态展示,而是转化为可触摸、可携带、可记忆的情感纽带,实现“展销即引流”。

 

从文化符号到亲身体验,从历史深处走向生活现场,绵沪两地的这次握手,正推动文化差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获得感,绘就出一幅“诗和远方”交相辉映的融合新图景。

 

今朝,绵阳的花车在外滩闪耀;明日,绵阳更多的精彩待你来体验。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