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我为“绵阳市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9-08  发稿编辑:韩春梅

规划献策题目:建议绵阳市在"十五五"规划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博物馆,发展"馆城共融"的城市经济

一、主要考虑(纳入依据与支撑理由)

随着新一轮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正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向"文化+科技+消费"复合型生态系统转型。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文旅消费正迈入"场景化时代","无场景不文旅、无场景不消费"已成为新共识。越来越多的游客更愿意为能够提供富含情绪价值的消费场景"买单",以文化场馆为引擎,打造集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复合消费场景,正成为城市构建高能级消费中心和增强城市认同感、凝聚力的重要路径。新的城市化进程要求城市不断聚集更多的资源,消费中心的功能才有可能应运而生。

二、主要意见建议

(一)绵阳市在"十五五"发展规划中,重点规划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博物馆,打造科技城"城市封面"。

(二)中国(绵阳)科技城博物馆应集中展示"三线建设"、军工科研、重大国防工程等核心历史脉络,强化城市认同与归属感;通过沉浸展陈、数字互动、科普研学、文创衍生等多元化功能融合,构建"科技+文化+旅游+商业"的新型消费生态,有效承接和延伸绵阳科技馆、科技展会等功能外溢。

(三)与绵阳市的"科技城"融为一体,以"馆城共融"的城市发展方式带来沉浸式、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形成"区域消费中心",建设成为定位高、内容强、体验深的地标性城市博物馆,推动形成"馆城共融"的发展新模式,提升绵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文化自信与消费引力。

规划献策题目:着力发展“量子+”的建议

一、主要考虑(纳入依据与支撑理由)

近年来,量子科技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方向,正加速从理论研究走向工程化与产业化,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感知等核心领域的发展,正在深刻重塑信息技术体系,为“数字中国”“算力强国”提供战略支撑。为此,建议:

二、主要意见建议

(一)以“量子+产业”为牵引,培育未来经济增长极。依托九洲集团、长虹集团、电子科技集团第九研究所等本地龙头企业,在量子通信设备、量子雷达、量子测控、量子终端等领域布局“量子+”产品研发和应用场景试点,打造“量子产业链核心节点”。发展“量子+通信”、“量子+物联网”融合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推进量子通信的部署,实现量子技术与物联网系统的深度融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二)打造“量子科技产业园”,建设区域创新策源地。建设“绵阳量子科技创新园”,结合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布局,在涪城区或高新区设立量子科技产业园,引进全国量子领域领军企业与科研团队,推动形成集研发、中试、孵化、转化为一体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三)推动“量子+教育+人才”协同发展,厚植战略科技力量。加强与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等顶尖科研机构合作,柔性引进一批量子技术人才,建立“量子科学家+工程团队”双轨制人才体系。建设本地量子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推动西南科技大学等本地高校增设量子信息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立联合实验室,鼓励本地青年人才投身量子研究与工程实践。

(四)构建“量子+军民融合”发展路径,增强国家战略能力。探索“量子+国防电子”模式,依托绵阳军工电子技术基础,发展量子保密通信、量子成像与雷达识别、量子精密导航等军用前沿技术,服务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拓展“量子+应急+能源”应用领域,将量子技术应用于灾害监测、核能控制、高风险区域通信保障等场景,强化军民融合新领域拓展。

(作者:绵阳市第八届政协委员、绵阳市涪城区第七届政协委员、绵阳中山生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山文化研究院院长 梁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