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以创促链打造“西部磁都”产业新生态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7-23  发稿编辑:韩春梅

 “在绵阳“587”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布局中,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作为七大特色产业新赛道正强势崛起。通过创新驱动、链式发展,绵阳初步构建起从磁性材料和器件,到永磁电机,再到下游家电、机器人等应用领域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从一颗磁钢到一台电机,从一家企业到一条产业链,绵阳正以建圈强链为抓手,激活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的“磁吸效应”,书写打造“西部磁都”、争创全国磁性材料“第四极”的产业新篇章。”

 

多点突破:

 

创新研发跑出“绵阳速度”

 

从熔炼、氢破、机加工到检测、充磁,在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星永磁”)的超级工厂内,一块稀土永磁材料需跨越14道精密工序,全流程生产的背后,是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持续突破。

 

2024年11月,巨星永磁自主研发的超高性能58SHT磁钢亮相第十二届科博会,短短两个月后便实现量产,并收获首批订单。这款磁钢在150℃高温下剩磁强度突破15KGs,磁能量密度提升15%以上,成为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明星材料”。

 

“实验室技术如何快速转化为市场产品?关键在于对需求的精准把握和产业链的高效协同。”巨星永磁常务副总经理黄浩坦言,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研发经费,积极升级设备和产线,晶界优化、高效扩散等核心技术不断迭代,2023年产值仅1亿元,2024年跃升至7亿元,今年目标直指15亿元。这种“超常规发展”的背后,是绵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缩影。

 

同样展现“绵阳速度”的还有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和精密”)。在其自动化车间内,经过电磁线圈、绕线作业、整理引线、检测外观等工序,每年2亿颗微型振动电机下线,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前三。今年前4月,企业出口额逆势增长79%,最新研发的全球最小智能穿戴专用线性振动电机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有望成为下一代消费电子爆款。“我们正通过‘全品类+高研发’模式,推动‘绵阳造’电机走向国际。”安和精密副总经理黄宇表示。

 

链主引领:

 

产业集群打造“强力磁场”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链主企业的牵引。作为绵阳磁性材料产业链主单位,巨星永磁不仅自身扩产提能,还积极“以商招商”,引入产业链配套企业,3个月内实现3家配套企业快速落地并满负荷投产。“希望以巨星永磁为抓手,来牵引比如像宁波这些沿海地带优秀的加工、销售、生产企业,形成一个产业联盟,让整个产业链更加丰富和强化,助力整个绵阳甚至四川磁性材料,尤其是稀土永磁这个板块的竞争力。”黄浩说。

 

“将加强和绵阳本地企业合作,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把‘绵阳造’推广出去,并提升链内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建圈强链。”黄宇也表示。

 

这种“链式思维”正成为绵阳建圈强链的核心逻辑。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连片规划2400亩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园,将设立专项政策与产业基金,瞄准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靶向招商。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绵阳)科技城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九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等7家单位现场签约,进一步推动“资源端—材料端—应用端”全链条协同。

 

“绵阳的优势在于科技资源与产业基础的结合。”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冯海波指出,“通过政府主导搭建产学研平台,能加速实验室技术向产业化过渡。”这一观点与绵阳实践不谋而合。近年来,绵阳通过“人才护链·智创未来”等活动,促成东北大学、成都雨云科技等机构与企业“结对子”,破解成果转化瓶颈。作为巨星永磁的揭榜专家,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崔伟斌表示,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合作中助力巨星实现未来3至5年内全球产量第一规模的目标。

 

生态构建:

 

政产学研激活“全链动能”

 

在全国磁性材料产业格局中,宁波、包头、赣州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绵阳如何突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在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建言,“绵阳需发挥‘院所+企业’优势,串联稀土资源、研发创新与高端应用,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加速推动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建圈成链。”

 

这一路径已初见成效。作为四川重要磁材基地,绵阳集聚了中电科九所、巨星永磁、西磁科技等磁材生产,以及宏发一海、芯智热控等电机制造和下游应用规上企业等2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过半。

 

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绵阳展出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钐钴磁性产品等产品,直观展示“材料制造—中游电机电控制造—终端应用”的全链条优势,吸引众多客商关注。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培育30家规上企业,产业规模突破110亿元。”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将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搭建企业间、政企间高效沟通平台,构建“磁材研发—器件研制—电机制造”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磁性材料与电机产业串珠成链、集链成群。

 

从实验室的创新火花到生产线的量产突破,从链主企业的单点引领到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绵阳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的进阶之路,正是建圈强链战略的生动实践。

 

在这场向“西部磁都”进军的征程中,“共建共享”的理念、科技城的创新基因、链主企业的引领与政策红利的释放,正汇聚成绵阳竞逐全国磁性材料“第四极”的澎湃动能。(记者 唐甜 蒋成林 杨沐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