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有效手段。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随着数字经济辐射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各业态的数字化发展相继转型落地,正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数字经济有望步入发展快车道,渐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数字经济是数据成为主要生产要素后的新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规划》概括出数字经济两大特征:一是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二是新经济形态。作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业责无旁贷。
金融业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作为发展的重点战略举措,坚持数字生态银行转型主线,推进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和传统银行智能化重塑是两大轨道,实施个人金融、公司金融、资金监管三大板块数字化改造,打造产品创新、风险防控、数据赋能和科技引领能力;重点突破生态、渠道、产品、运营和管理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协同机制、敏捷组织、专家队伍、资源保障和考核激励支撑。金融业的发展与数字经济早已密不可分。一方面金融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直接资金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既需要硬件的支持,又需要软件的不断迭代。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通过资金融通等多样化金融服务,给予数字化经济发展持续稳定的支持。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以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提升科技能力是推动金融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要加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弹性供给,要提高科技架构支撑能力,推动传统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型;推动科技管理敏捷转型,建立能够快速响应需求的敏捷研发运维体系;要坚持关键技术自主控制原则,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强自主供应安全管理。无论是银行业的数据中心,保险行业的智能查勘理赔,还是证券公司的远程开户、跨境互联互通等,都离不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的优化分工日趋广泛深入,促使金融行业整体效率显著提高,进而对相关产业和经济行为效率的提升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金融业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
与此同时,金融业与数字经济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这也是经济形态产生的重要路径。例如,近年来不断推进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就体现了两者的融合发展。相较于实物人民币,数字人民币的成本更低、支付效率更高、应用场景更广、安全性更高。但相应地,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软硬件技术和配套产品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有了实时、有效、完整的数据之后,金融业也能够更好地支持信用风险评估、更科学地进行资产估值。
深挖数据价值拓展数据运用。要建立数据治理体系,创新发展战略,加强制度建设和考评体系;要增强数据管理能力,构建覆盖生命周期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要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建立企业级数据标准体系,形成以数据认责的数据质量管控机制;要提高数据应用能力,通过数据驱动催生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提高大数据分析对实时业务应用、风险监测、管理决策的支持能力。
从长远来看,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从数据的积累到二次开发利用,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需要金融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相比之下,信贷所需要的抵押担保、保险业的定损理赔、证券业的发行与融资,虽然服务方式和效率有所提升,但业务逻辑和服务模式依然比较传统。因此金融业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才能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创新不足、数据要素市场化质量效率不高、产业数字化转型效果不明显、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频发等问题,关键在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要以科技创新为支点,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品、服务、模式创新。统筹发展与安全,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的底座,更好释放数字经济引擎更强动能。(作者:黄胜 赵拉拉 王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