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科创区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链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10-17  发稿编辑:韩春梅

 

 入孵后享受适宜“温度”和安稳“环境”,“破壳”后受到精心呵护,成长阶段随时可从孵化中心获得种子基金、政策支持等足够“营养”,占有稳定“地盘”后才被放飞市场。科创区靠优化环境,目前共孵化出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覆盖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领域,其中已挂牌上市新三板企业3家,拟挂牌上市的企业7家,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的企业达32家。

   早在2013年,科创区的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建成1716创业苗圃、科创孵化器两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打造了灵创孵化器、中物院孵化器等10家民营孵化器,建立起了康超、科发长泰等标准厂房模式的“加速器”。园区正在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创新创业生态链条。

   企业入孵前,会有一个特别的程序。由科创区相关部门组成一个专家评审团,对路演的企业进行现场提问和评估,专家评审团的打分情况,对项目的可行性、能否入园起到决定作用。

   科创区的这道评审程序,为创业者把脉,减少了创业的盲动与失误。四川钱翼空天科技公司入园时,原本是打算开发娱乐飞机的,专家组看中了团队和技术实力,建议他们做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该公司自主研发出10余款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航测、电力巡防等多个领域。去年,该公司还获得了江苏一家公司5000万元的资本注入。

  开好头,起好步,这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刚刚孵化成功的四川长虹智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眼下在国内智慧健康领域小有名气。创业之初,这个团队研发了“长虹健康小站”等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及平台,却难以找到一试身手的地方。科创区与公司沟通后,很快联系到了两个合适的社区,并组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老百姓积极配合智慧公共卫生服务在社区的推进工作,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投入市场的时间周期。

    构建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是孵化基地的基本功。科创区把政策和服务做得颇具吸引力,对内出台了《鼓励企业成长的8项政策》,每年拿出2000万资金对企业进行扶持奖励,对外出台了《对外开放10项优惠政策》,真金白银地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人才来此创新创业;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模式和“孵化+投资”的新模式,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初创孵化、创业辅导、融资贷款、产品发布推广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建立了大学创新园、重点引进大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室等,采取实验室+企业运营模式,促进大学成果转化;科创区还建立了国际企业孵化器、国际人才市场等,广泛引进具备海外及港澳台背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展技术创新服务。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助推科技企业茁壮成长。(蒋琳琳 记者 杨仁平)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