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6年绵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后,今年短短7个月时间,旅客吞吐量就再次突破200万人次大关、达到212.5万人次,较去年突破200万人次提前132天!这标志着绵阳民航事业发展再创新高,成为全市开放合作的一个缩影,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天路经济”的快速崛起,正成为中国科技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新引擎”。
回首往昔,一组组数据见证了绵阳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从2001年绵阳机场建成投用,到2014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绵阳机场整整用了14个年头;从2014年的100万人次到2016年的200万人次的飞跃,绵阳机场用了2年时间;而今年,短短7个月,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就已超过200万人次。作为支线机场,绵阳机场再次书写了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成功绝非偶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绵阳民航管理局、绵阳机场坚持以国家相关政策和民航发展战略为指引,以发展为主线,以安全为基础,以服务为抓手,以引进驻场运力和提升保障能力为突破口,紧紧抓住民航大众化的机遇期、成都第二机场建设的窗口期,努力开拓市场、延展航线、加密航班,促进绵阳民航事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以来,我们与云南祥鹏航空有限公司成功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引入祥鹏航空3架驻场飞机,开创了绵阳机场开放合作新局面。”绵阳民航管理局局长冯建华说。不仅如此,目前,我市联通内外的航线网络日臻完善,先后新增南昌、天津、桂林等6个盲点城市直航航班,加密了昆明、厦门、海口等12个热点城市航线。同时,绵阳机场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务实的举措,带来的是各项指标的爆发式增长。今年截至7月底,绵阳机场共计保障航班17125架次、同比增长59.3%,运输旅客2125023人次、同比增长79.4%,已与全国21家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航城市达到38个,基本做到了全国主要省会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
旅客吞吐量历史性跨越的背后,不仅仅是绵阳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更是绵阳开放合作“走出去”“引进来”的有力见证。
秉承“对外靠开放”的发展理念,一条条连接东西、沟通南北、辐射全国主要城市的“天路”相继开通,极大地缩短了绵阳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为绵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成功举办中德产业园投资推广会、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推介恳谈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12场,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川商返乡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7场。1-6月,全市新签约重点招商项目211个、拟投资额1108.04亿元,继续保持了招大引强的良好势头。
特别是继去年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6代线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并开工建设后,今年,我市又成功签约总投资453亿元的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华晨汽车整车等一批“高”“精”“优”重大产业项目,为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大动能。
“200万”旅客的背后,彰显的不仅是绵阳这座城市的开放度、吸引力和影响力,也折射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
如今,“天路”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绵阳、认识绵阳、投身绵阳的同时,也带动越来越多的绵阳人大胆走出去:今年“五一”期间,绵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3万人次、同比增长107.1%。而近几年的国庆、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绵阳市民“扎堆”乘飞机现象更为明显,从绵阳飞往北京、昆明、上海等城市航班客座率常常达到80%以上,飞往三亚、丽江的航班甚至班班爆满。
一条条“天路”,不仅缩短了绵阳与世界的距离,更为绵阳这座西部内陆城市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8.04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如今,乘飞机出行已然成为绵阳市民携家旅游、探亲访友的普通出行方式。而支撑这种“质变”的,除了市民“效率优先”“享受生活”的新观念,更重要的是伴随绵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日渐鼓起来的“钱包”。
“天路”繁荣经济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8.04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天路”拓宽“商路”
今年1-6月,全市新签约重点招商项目211个、拟投资额1108.04亿元
“天路”延伸“游路”
从绵阳飞往北京、昆明、上海等城市航班客座率常常达到80%以上,飞往三亚、丽江的航班几乎班班爆满 ( 李灵越 蒲滔)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