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探索培育发展实现三级联动。2007年,绵阳探索提出在全市机关个领域和行业社科普及工作。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基层广泛动员、县市区社科联和市级社科组织积极创建、半年到一年指导发展、市上择优认定的市级社科普及基地培育机制。培育发展情况良好的,再推荐创建省基地和参加全国评优。截止今年6月,全市已创建市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24家,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9家,其中四川历史文化故事普及基地直接成功创建为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此外,县(市、区)建立县级基地近20?家,形成了县、市、省三级联动社科普及基地全网络。
二是探索聚合资源推行联合申报。以三台“梓州历史文化”、江油“革命传统文化”等市级社科普及基地为探索,鼓励建设拓展基地点,整合区域内同类型、同质化基地,融合打造有特色内涵的主题基地,减少资源浪费,发挥综合效应。“梓州历史文化普及基地”涵盖了三台县社科联、县杜甫纪念馆、县国家档案馆和县图书馆四个基地点;“革命传统文化普及基地”涵盖了江油红军文物陈列馆和青林口古镇两个基地点。
三是探索全面发展实现全域覆盖。市级以上社科普及基地涵盖大专院校、县级社科联、公共服务场所、旅游景点、科研机构、民间团体、媒体媒介、乡镇社区等场所和组织,覆盖全市社科界各级各类别。在西科大建有宣传法治精神的“社会法制教育普及基地”;在北川建有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普及地震知识的“地震知识社科普及基地”;在市图书馆建有传承绵州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绵州历史文化普及基地”;在越王楼景区建有弘扬诗文名楼文化的“历史名楼与绵州文化普及基地”;在党校建有面向领导干部开展社科普及的“领导科学素养普及基地”;在绵阳市场信息协会建有广泛联系各行业企业的“信息知识普及基地”;在游仙区玉河镇建有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民俗文化普及基地”;在铁牛街社区建有服务居民的“市民人文社科知识普及基地”。?2013年以来共有5个基地被命名为“全国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3名基地负责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车韵飞)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