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验收”的季节。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来,“收成”如何?人们把目光投向绵阳——第四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今天开幕!
从2013年开始,一年一届,倏忽之间,科博会已举办了三届。三届科博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擎科技创新的旗帜,彰显军民融合的特色,成为认识当今军民融合发展的最短路径。
军民融合看绵阳,看到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绵阳。“没有金钢钻,揽不下瓷器活”。作为东道主,绵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缘于这里是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有着一批“国宝级”的国防科研院所和人才。“军民融合”因之成为绵阳科技城最鲜明的特色和品牌。特别是四川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唯一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主题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后,绵阳担负着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径,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的国家使命。一年一度的科博会,无疑成为绵阳军民融合发展成果的“汇报演出”。从这里,你将看到一个地方担纲国家使命的探索之旅,也将管窥一个国家战略在地方践行的实施路径。
军民融合看绵阳,看到的绝不止是一个绵阳。从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迄今已过去4年。从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算起来也有1年多时间。四年间,有关科技创新的两个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步履,从未像现在这样铿锵!科技创新是否成为科学发展的动力源?军民融合如何推向纵深?本届科博会首次设置了军民融合馆,十大军工集团、相关科研院所和大批军民融合企业将参展,集中展示军转民、民参军领域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一年一度的科博会,是展示、是检阅,更是再动员、大推动。从这里,你不仅会看到当今军民融合的最新成果,见证一个大国科技创新的最新成就,也将一览当今世界前沿科技进步的最新风云。
一年一度的科博会,其意义,早已超越了7个展馆、7万平方米的场地,从这里人们看到的将是科技、是创新、是融合、是人,更是一个国家转型发展的身姿,是关乎你我的未来!
安州站在新起点跑出加速度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初秋时节,安州工业园区生机勃发,处处涌动着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热潮:日新月异的园区、机器轰鸣的车间、塔吊林立的工地、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交织成了一曲催人奋进、后发赶超的欢歌。
四川绵阳安州工业园区依托原花荄工业集中发展区,于2007年正式建立并加快发展,2010年升级为省级工业开发区,2012年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2013年被列为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全市“园区千百亿工程”,被纳入绵阳国家科技城军民融合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2014年被列为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15年绵阳市政府批复成立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与安州工业园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奋力打造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园区现已形成了“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的基本格局,以汽车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核心区,凯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宝林物流产业园、桑枣建材产业园加快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化工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两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2016年,面对撤县设区、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建设和综合保税区建设等历史机遇,站在全新起跑线上,安州工业园区新的优势正在加速形成,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不断提升,更多优质项目、高端要素正在加速向安州集聚,一个砥砺奋进中的,富有竞争活力的特色工业园区还将继续舞起安州工业发展的龙头!
北川“四大战略”助推大美羌乡恢宏崛起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导产业优化提升,质量效益稳步向好;生态保护卓有成效,发展能力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这是北川给人们的直观感受。
北川的巨变,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北川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克服灾后重建红利结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始终专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基本取向,大力实施“品牌先导、绿色崛起、双创驱动、开放粘合”战略,着力打造文旅发展引领区、精品农业示范区、通航经济创新区、应急产业先行区,努力建成“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全县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干群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一条民族山区贫困县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正在北川形成,绿色羌乡,正在恢宏崛起。
经开区创新驱动增活力 转型升级谋跨越
近年来,绵阳国家经开区在奋力推进千亿产业园区建设进程中,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定位,进一步坚定发展方向,明晰发展思路,着力瞄准电子信息、化工环保、食品医药及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区依靠科技投入,提升产业竞争力,依靠技术转化,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依靠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提升创新活力,打造更具实力的“众创空间”。
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全区着力培育“两新”产业,为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推进“互联网+”,搭建电商服务平台,着力构建最强电商集聚区,为千亿产业园区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科创区激活创新“因子”厚植创业沃土
9月12日,科创区举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分别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阿里巴巴、中科金佳等高校、高科技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将围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方面展开合作,为推动园区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这是科创区坚持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一个有力例证。自2001年8月该园区成立以来,已然走过了15个春秋。“创新”成了科创区15个春秋里不变的主题,也是持续不竭的动力所在。
按照市委“一核三区多园”发展战略,科创区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厚植创新创业沃土,重点抓好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及培养、科技人才招揽、电商发展、军民融合等具体工作,不断释放发展新动力,推动实现人才的聚集、科技项目和科技企业的聚集、社会消费的聚集、新业态产业的聚集、现代服务业的聚集。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军转民科技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四川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绵阳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科创区正在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创新驱动的主阵地、主引擎,释放着创新发展的强烈信号。
在这里,新材料、电子信息、科技金融、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遍地开花,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在省内乃至全国,已成为投资者极度关注的地方。
如今,绵阳科创区正在“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以先声夺人之势抢占发展制高点,倾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涪城争当全面创新改革“排头兵”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
今年以来,涪城创新改革动作频频:主办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走进中国科技城核心区高峰会;成立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发展;陆续启动15个“互联网+”工作方案;全省首个由企业化运营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启动……在国家将成德绵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涪城区立足区位优势,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建三级孵化平台、深化军民融合,按下全面创新改革的快进键,跑出发展的加速度,争当成德绵创新改革“排头兵”。
目前,该区电子商务已成为服务业“倍增”新引擎,建成一批省内规模领先、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流的创新平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基本实现军民技术共建共享、军民创新要素双向流动和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发展。
游仙科技创新 占领产业微笑曲线两端
创新驱动,国家战略,时代机遇。作为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心区的游仙牢牢扭住两个“一号工程”,紧紧围绕“深度融入科技城、建设幸福新游仙”总体取向,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兴区、人才科技兴区等“四大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突出质量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迈向高端,集聚持续发展后劲。2016年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50亿元,是2011年的2.3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
游仙经济开发区打造科技城产业新高地
6年前,这片土地在沉寂中孕育梦想;3年前,城东新城在梦想中蓄势崛起;
今天,游仙经济开发区在崛起中华丽转身。
从最初的荒山坡,到发展为产业链条完善、集聚效益突显、宜居宜业、产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游仙经济开发区审时度势,跃马扬鞭。
从白手起家,到拥有“国家级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园区”、国家第四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省级经济开发区”、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四川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等金字招牌,游仙经济开发区厚积薄发,砥砺奋进。
以打造科技城产业新高地为目标,游仙经济开发区聚焦两个“一号工程”,抢抓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提升园区服务功能,成为我市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站在新起点上,游仙经济开发区正砥砺奋进、昂首跨越,一个富有竞争活力、充满生机的年轻“产业生态圈”正在城东奋然崛起。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