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我市各部门积极助农增收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07-18  发稿编辑:韩春梅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力量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一三产业”实现互动,农业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6161元,同比增长9.5%以上。

喜  农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把农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措施,突破发展瓶颈,全市农村经济呈现良好态势,农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6161元,同比增长9.5%以上,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农业生产方面,尽管受极端低温冻害影响,但通过采取多种田管措施予以补救,据市统计局统计,上半年,预计全市小春粮食种植面积为14.04万公顷,同比增长0.5%,单产3773公斤/公顷,总产量52.97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2%和1.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5.18万公顷,增长0.4%,总产量27.11万吨;上半年全市预计生猪出栏168.2万头,同比增0.2%,存栏234.6万头,同比增2.6%。截至5月的价格监测,猪肉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同时拉动了家禽、鸡蛋、淡水鱼的价格小幅上涨,养殖户盈利丰厚。

农业产业扶贫方面,上半年,全市投入农业产业扶贫资金26230万元,据初步统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5万亩,建设粮油、蔬菜、水果、茶叶等产业基地30.34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7万亩,出栏猪、牛、羊等牲畜30.1万头,小家禽202万只。预计减贫人数16490人,依靠产业扶贫实现人均增收1122元/年。

发展农业新兴产业方面,上半年预计全市新增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05个,总数达到1570余个,接待达1022万人次,营业收入17.9亿元,利润总额达3.1亿元;9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到1.2亿元,新发展电商经营主体200个,全市累计达到3020个,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到2.8亿元;县级以上种养殖示范专业合作社触网率100%,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万元以上的示范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覆盖率达到23.5%。

忧  农民增收步伐开始放缓

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平稳增长,形势比较喜人。但是,下半年形势有些令人担忧。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二季度预计下降0.6个百分点,农民持续增收动力不足。

据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农村改革步履艰难,承包地、宅基地等权证颁证进度缓慢,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尚未实质运转,制约农村改革深化。“三农”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村改革的工作力量亟待整合。

虽然今年以来,生猪价格节节攀升,一直在历史高位运行,但是经过上一轮低迷期的“洗礼”,部分中小规模、散养户“元气”大伤,退出市场,即使有意愿进入养殖行业的中小散户,也因为担心再次步入周期性“陷阱”而望而却步。

同时,极端性、突发性天气偏多等自然灾害,同样考量着农民的增收“账本”。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表明,目前厄尔尼诺现象已结束,夏季中后期可能转为拉尼娜状态。经综合分析研判,预计我市今年汛期后半段(7~9月)气候条件总体偏差,以涝为主,极端性、突发性天气偏多,防汛及防地质灾害形势不容乐观,自然灾害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谋  多措并举助推农民增收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逼人,农民增收形势严峻。为实现今年全市农民增收目标,下半年,各相关部门在助农增收中将如何作为?

市财政局表示,将坚持把构建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作为基本着力点,努力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归并整合零散涉农项目,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推进整合;开展涉农资金管理改革试点,以PPP模式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试点,推广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市农业局表示,将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三权同确”,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转移,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走上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之路。

市林业局表示,将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继续加大天然林资源保护力度,积极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得到有效实施;积极推动相关金融机构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立主办银行制度,探索建立林业基地商业保险制度,开发林业灾害、产量、价格指数等多种商业险种,提高保险对林业产业发展的保障能力。

市水务局表示,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我市重点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堤防、水能开发、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水文系统建设等顺利完成年度任务。同时,狠抓安全度汛,从值班值守、预警预报、防汛演练、预案完善、物资准备和应急抢险等方面入手,全面抓好防汛减灾工作。

市供销社表示,将着力建设好绵阳农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积极参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沃野绵州;建设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构建以市县供销为主体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办好“2016全国农资科技博览会暨第四届农民合作社与农资供应商、农产品采购商对接会”,积极做好全市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展工作。(李志豪)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