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草长莺飞;六月涪城,生机盎然。一批关乎长远竞争力的大项目正在紧张施工:省道416线涪城区段按一级公路的标准开工建设;总投资6.5亿元的中科循环产业园项目,正在玉皇镇坚堡梁村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搭上高铁经济的绵阳永贵电器公司已在金家林建成联合厂房、模具中心、办公研发大楼9万平方米。
统计数据显示:1-4月,涪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91亿元,同比增长0.1%,完成总量全市第一。投资依然是涪城区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不同的是,涪城区正在抓住优质项目建设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市场需求,精准发力。
实施“项目年”涪城有底气
省委、市委明确2016年是“项目年”,要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对此,涪城区积极响应并快速实施,在年初召开的投资和项目工作专题会议,区委书记廖凯要求:全区上下要切实增强抓好项目投资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精心实施好“项目年”,迅速掀起大干快上项目投资的热潮。
全区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建设目标也很快清晰呈现:2016年,涪城区的省、市、区重点项目达69个,其中省重点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37个,区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458亿元。分为续建、新开工和加快前期三个批次,涵盖水利、基础设施、农林业、工业、环保、社会民生、服务业及房地产等8大行业类别。
458亿元的投资额度,对于地处科技城建设集中发展区的涪城来说志在必得,究其原因,是因为去年涪城区已经为2016年的“项目年”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2015年,涪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57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总量位居全市第一。4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9.39亿元。2个省重点项目中,龙华导光膜生产线技改项目已竣工,中科绵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启动,完成投资3.9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8.5%;12个市重点项目中,川西北现代医药物资仓储中心、永贵新能源电动汽车已竣工投用,其余10个项目正加快建设,完成投资16.6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65%。
蓝图变现实涪城有路径
蓝图已然绘就,但如何把蓝图变为现实,加快形成储备、开工、建设和竣工滚动推进的良好格局?对此,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深思熟虑,制定出了一套契合本区实情的“涪城路径”。
建立项目落地协调机制。涪城区制定完善《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涪城区“项目年”工作方案》,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全程推进机制,从严抓好后续工作,切实盯紧盯实,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建立重点项目问题台账。区委专门明确1名副书记主抓项目落地协调,定期召开项目现场会,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提前介入国土、规划、环评、节能评估和立项、备案等项目前期工作,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
狠抓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出台电商发展创新改革36条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与长虹集团共建募集规模50亿元的长虹岚裕基金、100亿元的长虹申万宏源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成立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3000万元股权投资资金,重点投向“两新”产业;筹集1500万元投入市应急转贷资金,专项用于企业还贷续贷应急。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项目建设。依法对全区现有审批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监管项目进行梳理,清理规范行政许可事项160余项。在全区34户中小微企业中建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负担监测点,对政务服务情况和企业负担进行跟踪监测,通过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协商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梁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