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本报顾问 刘耀华
2016的新年钟声已经敲响。相较往年,这钟声更加宏亮、更加激越、更加震撼人心。这是因为,13亿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已经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十三五”时期的起跑线上。“十三五”时期,中国要达到的目标,是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实现这样的目标,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伟大成就。如此辉煌,只能用人类历史的“奇迹”来形容。
历史倒回去65年,笔者还是一个因共和国诞生而新生的热血青年,年届弱冠,身上带着旧中国积贫积弱留下的伤痛,满怀激情地融入建设新中国的洪流,从亲历以156个建设项目为特色的“一五”计划,到“大跃进”时期“超英赶美”的狂热,从“以阶段斗争为纲”到“文化大革命”,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全面改革开放,已过去的十二个五年计划,我都有幸成为亲历者、见证者。这段历史,相对于历史长河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来说,却经历了无数痛苦的摸索,才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现在,世界的东方站起了一个英雄的国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旧中国的废墟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一个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建成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为之奋斗,历朝历代、任何政党都没有解决的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真正解决,现在又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进。抚今追昔,怎不叫人心潮激荡!
60多年创业维艰。我们在探索前进中有过失误,有过挫折,有过沉痛的教训。但一切了解中国历史和不抱偏见的人都会承认,“瑕不掩瑜”,半个多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业绩,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构成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中华民族不会忘记这一切,人类进步史上也必将庄重地记下这一切。
站在“十三五”的起跑线上,回首过去,逝者如斯,瞻望未来,更觉任重道远。邓小平同志曾经精辟地指出: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干什么?一求翻身解放,二求富裕幸福。这,就是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从贫穷到温饱,是近百年以来几代人浴血奋战、励精图治的辉煌结晶。然而,距离共产党人最终神圣而崇高的目标,还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头几步,今后五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第二个百年目标,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更多的智慧和辛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着眼现实,我们尤其应当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差距。消除贫困、全面小康绝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硬指标,个个都是硬骨头,任务之艰巨可以说前所未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义无反顾,只能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面对着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面对着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较量,面对着全国人民对于美好未来的殷切期盼,我们别无选择,必须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迎难而上,千方百计保持经济中高水平增长,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情,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决不能耽误宝贵的时机。
今天,我们已经站到一个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一个更坚实的前进阵地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举国上下,精神振奋,气象一新。我们党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长期斗争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成为一个治国有方、勤政为民的更加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衷心拥戴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国家也已拥有比较宏厚的物质基础,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成为当今世界说得起话、担得起责、影响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最为宝贵的是,经过长期摸索、探求,我们终于坚实地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使我们更加充满了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今天,在向更辉煌的未来走去的时候,我们更加需要崛起中国人的“脊梁”。我们没有理由妄自尊大,更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但也必须充满信心。
事业成,惟万众一心。只要亿万人民同心同德,振奋精神,自强不息,群策群力,埋头苦干,则大业可成,宏图可期。
站在“十三五”的起点线上,我放眼远望,虽激情满怀,但又不能不感叹:“壮志未酬人已老,雄心虽在难奋蹄!”一个耄耋之年的老兵,我惟一能做的,只能是为冲锋陷阵的中华儿女呐喊助威:同胞们,雄起!同志们,加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