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7-14  发稿编辑:韩春梅

 

[摘要]一季度,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着力夯实基本民生网底功能,不断完善社会领域产业发展环境,取得新进展和成效。下一步,要继续牢牢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基本、打基础、重创新、增活力为主线,更好统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更加有力协调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经评论•北京)一季度,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着力夯实基本民生网底功能,不断完善社会领域产业发展环境,取得新进展和成效。下一步,要继续牢牢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基本、打基础、重创新、增活力为主线,更好统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更加有力协调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社会发展主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投入继续加大,今年1-2月,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事务财政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2.9%、10.8%、11.4%,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支出6%的增速,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人口民政体育等社会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实施顺利。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规划综合评估方案(草案)印发,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重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广东、上海、山东和云南等地陆续制定本地区暂行办法及目录,进一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发布,分别明确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内容。基层服务管理平台逐步完善,截至2013年底,全国城乡社区服务机构数达到22.7万个,同比增长13.5%。  

2.社会领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务院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实施,社会领域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推动健康服务业政策创新和落实,确定了13个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2013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有望超过4万亿元。旅游消费保持旺盛,预计一季度旅游总收入9330亿元、国内旅游人数11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264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1%、10%、17%,但入境旅游继续下行。社会领域民间投资持续增长,1-2月,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53.8%、27.2%,高于同期全社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1.5%的增速。

3.教育发展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继续实施,学前3年毛入园率持续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1.8%。因适龄人口减少造成生源不足等原因,中等职业教育2014年计划招生700万人,维持在去年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6%。研究生和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保持稳定,结构进一步优化。入学机会公平大力推进,今年支持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省区的招生“协作计划”增加到20万人,同比增加8%,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人数增加到30.5万人,同比增加10%。  

4.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儿童医院、地市级医院、重大疾病防治等专项建设继续实施。2013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55张,同比增长7.3%。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已有1200多家三级医院与2700多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11类43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食品安全标准框架和风险监测评估体系逐步完善,监测范围持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逐步完善,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人口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单独两孩”政策启动实施,大部分省市出台了实施细则。  

5.文化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正式成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2家文化部直属文艺院团实行企业化管理试点,中国爱乐乐团开展组建理事会制度试点。广播影视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一季度,新增影院290余家,银幕1450余块,实现票房约67亿元,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40部1416集,全国目前共开办广播节目2873套,电视节目1336套。  

6.重点人群服务保障不断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13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2.42张,为残疾人服务设施数3695个,同比分别增长4.4%、4.5%。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截至今年2月底,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分别为2038.6万人和5352.4万人,月人均支出水平分别为253.9元和114.5元。与此同时,社会领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各地对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重要性都有较充分的认识,但制度碎片化问题和影响不容忽视,一些地方偏重加投资、上项目、争名头的粗放式发展,有的提出福利承诺、提前小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条件并不现实。  

二是民生服务的基础工作尚显薄弱,标准规范、适宜技术、基础数据短缺,制约了社会领域改革和公共服务绩效。基层公共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多头投入、分散建设,既有闲置浪费的问题,也有“最后一百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三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艰巨,一些地区“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仍然突出,职业教育招生面临困难,媒体曝光一些地方民办幼儿园违规给幼儿群体服用处方药,学校安全管理问题时有发生。  

四是全国大面积的持续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疾病谱变化、食品安全等因素交织叠加,给慢性病、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带来新的挑战。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来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及发展成果的共享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是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和恐怖行为增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与网络等虚拟空间意见多元化相互交错,社会治理形势复杂严峻。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政策建议  

1.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规划综合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以适当形式发布评估调查结果,引导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科学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督促落实各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国家标准。统筹城乡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农村为重点,启动编制《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规划》,着重整合资源、健全网底、打牢基础,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研究细化、实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2.从源头强化社会治理。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凝聚共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继续推动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参与。完善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的公共服务政策。加强特殊人群关怀帮扶,规范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3.加快发展社会领域产业。启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监督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健康服务业财税价格、投资补助等关键政策落地,推动设立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开展社会办医疗国家联系点工作。促进文化创意与制造、建筑、信息、旅游、文化体育、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4.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尽快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民办教育发展等政策文件,督促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食品安全和卫生执法监管。统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稳妥扎实有序推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密切跟踪“单独两孩”政策实施进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5.加强社会领域宏观调控。做好社会领域宏观调控与人口发展、产业需求、城镇化等其他领域的协调配合,以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为两大重点任务,强化国家层面社会建设的顶层协调能力。整合社会统计监测资源,完善基础数据建设,加强对规划计划、发展政策和重大改革的效果评估。加强舆情分析和引导,深入开展社会发展形势研判和重大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信息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