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记者 任毅)记者昨日从绵阳市经信委获悉,以贯彻省委、省政府“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为指引,坚持走创新驱动的绵阳切实将产业园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倍增发展、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市纳入省“51025”发展计划的五大产业园区正成为全市发展引擎。
据悉,今年以来,绵阳进一步把推动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产业园区运行质量和效益。全市纳入全省“51025”发展计划的5个产业园区(绵阳高新区、经开区、江油工业园区、游仙经济开发区、安县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96户,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4.5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工业增加值182.14亿元,同比增长6.1%;5个重点园区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12个园区的84.5%。
园区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突出
5个重点产业园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围绕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创立区域品牌和产业品牌,“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格局正逐步形成。绵阳高新区加快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集聚发展;经开区以电子信息、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等为主导产业,产业集中度达到78.7%;江油工业园以冶金、机械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特钢新城”,产业集中度达到82.88%;游仙经济开发区以节能环保、光电、电梯制造、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产业集中度达到71.2%;安县工业园区以汽车及零配件、医药制造等为主导产业,打造汽车配件产业园,产业集中度达到84.5%。
专业化园中园发展形势看好
该市大力推进专业化园中园建设,把同类企业、产业链条关联密切的企业在园区聚集起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园中园,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促使工业发展组团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使园区在整体上实现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益提高、机制创新等方面质的飞跃。绵阳经开区数字家电城、化工环保产业园、食品生物产业园,游仙经济开发区西部城市矿产基地、电梯产业园、光通讯产业园,江油工业园区钛材产业园、模具产业园等一大批特色专业园中园蓬勃发展,成为各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创新驱动助推军民融合发展
围绕建设绵阳科技城建设,绵阳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军民融合机制创新和发展路径探索,目前全市军民融合型企业达200余家,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时,绵阳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加速推进长虹智能电视、九洲空管系统、新晨A系列车用汽油发动机、新华电喷发动机管理系统、艾萨斯平板显示电子化学品、虹欧电子浆料、保和富山循环经济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以在全省次级突破中率先突破为指向,绵阳计划到2015年建成1000亿级产业园区1个,500亿级产业园区1个,100亿级园区6个。在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同时,实现“再造一个工业绵阳”的目标。
新闻资料
“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
是指通过5年的努力,四川力争形成5个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产业园区、10个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25个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