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根据绵城乡治办﹝2011﹞12号《关于开展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安排,市供销社于3月3-4日,由副主任马铁兵、王光芬同志带队,组织各县市区供销社和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一行23人赴德阳、内江进行了2天的考察学习,邀请了市环保局有关人员一同参加。
通过现场考察德阳市罗江县万安镇芒江村和县绿源果树公司“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新模式以及内江市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市中区永安镇太平寺村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1+3+5”模式试点和东兴区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网点,深入了解两市有关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具体做法、成功经验和主要成效,大家受益匪浅。
一是对我们怎样搞好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和可操作模式;二是解决了一些我们在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三是亲身感受到了农村垃圾回收处理工作为农村环境面貌带来的根本性转变;四是更加明确了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对于供销社恢复和打造再生资源经营业务与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主要收获和体会是:
一、供销社应主动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农村可利用垃圾的回收利用
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应通过综合治理。但在综合治理条件未形成之前,要不等不靠,积极谋划,攻坚克难,主动介入,做到有为有位。德阳、内江两市供销社当初也不是在外部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始开展工作的,而是在首先统一内部思想认识后,主动请令自愿参与。他们的共识在于:加强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是供销社自身参与新农村建设,恢复振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再生资源企业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国发(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文件精神的明确要求。在先期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后,就会得到政府支持和扶持,从而打开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二、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乡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为使乡级回收站和村级回收点能长期扎根乡村,持续生存、发展下去,一定要结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规划回收站点建设。要充分利用供销社乡村经营服务网点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动整合社会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乡村废旧物资回收站点的建设。德阳、内江供销社乡、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均规划建设在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引领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和村委会配合,发挥其辐射、带动、服务作用。从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有效开展农村垃圾回收处理工作,布局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增强供销社基层网点的为农服务功能。
三、加快县级以上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势在必行
在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提升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快建设县域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中心),着力完善市场的回收、分拣、储存、初级加工、交易、集散、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等功能,以提高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考察中,内江市正在建设中的由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再生资源公司和省供销社农资公司共同投资新建的中国-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该项目总投资34亿元,占地5000亩,分三期开发建设,将打造成一个集回收分拣、污染治理、加工制造、物流配送、管理培训、科技研发多功能于一体,连接城乡、覆盖西南,辐射全国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是全国首批、西部唯一国家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四川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市领导也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并充分肯定其工作。该项目的实施使内江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结束了粗放型、低附加值、高污染的历史,步入了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阶段,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为全市循环经济的振兴做出了贡献。
学习考察结束后,王光芬副主任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主动向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学习考察情况和工作打算;二是进一步完善开展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实施方案;三是迅速落实承办企业,做好规划选点;四是尽快启动试点,进行规范建设。力争试点工作在4月底结束,7月份在全市全面推开。五是搞好部门配合,积极协调支持,要求市、县联社抽出专人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指导服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