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2011年全国两会热点前瞻 两会五大热点话题出炉 “让百姓居者有其屋”排名第一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3-07  发稿编辑:景秀丽

       “十二五”开局之年,交出“十一五”高分答卷的中国,通胀压力不断凸显,民生难题有待破解,经济转型面临挑战,社会管理呼唤创新。新老问题交织的背景,使今年两会关注度高于往年。
       根据媒体两会民意调查结果,公众除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今年对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等新热点表达更多关切。
 

       稳定物价
       “防通胀”考验调控智慧
       新华网“2011年两会调查”专题中,“稳定物价严防通胀”被列为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调查也显示,如何调控物价是公众重大民生关切。
       为有效控制物价总水平、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中央采取了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给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力度前所罕见,效果已经显现。
       今年物价上涨会导致严重通胀吗?年内政府还会采取哪些措施稳控物价?人们对此充满期待。
 

       楼市调控
       “保障”“问责”成为关键词
       一段时间以来,房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今年“两会调查”中网民议论的焦点已经从以往的打击房地产投机、抑制房价,转变为如何实现保障房的建设及如何公平透明分配。网民“向北方”说,保障房的分配机制必须公平公正,只有严格落实“问责制”,才能让保障房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此外,如何通过财税改革扭转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切实对控制房价和建设保障房不力的地方严格问责,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工资上涨
       “劳动性收入比重”期待加速提高
       今年一些地方两会透露出信号:调低经济增长速度,调高居民收入增幅。
       在新华网进行的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前列。“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在做大的同时分好“蛋糕”?如何保证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如何进一步调节行业收入差距、加速提高劳动性收入比重?人们拭目以待。
 

       上学看病就业
       破解“老难题”需加大力度
       两会前夕,教育、医疗、就业三大难题再次引起网民关切。经过多年努力,三大民生难题有所缓解,但离百姓期待尚有不小距离,特别是“优质、均衡、公平”的呼声仍然较高。
       全国政协委员柯锦华说,在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公平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进一步增强公务员考录和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公开透明度,加强监督。
       新的一年,教育改革如何围绕百姓期盼的公平问题实现新突破?医疗改革如何打好“新医改”攻坚战?如何进一步扩大就业和破除就业歧视?这些问题无疑都是两会的重要关切。
 

       城市治堵
       破解“城市病”需要新思维
      
随着“汽车时代”到来,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交通拥堵引起空前关注,一些大城市掀起一轮“治堵”行动,将“城市病”推上风口浪尖。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依然“重治理、轻预防”,治理也大多是“限户籍、限购车”的矛盾延缓式思维。
       近年来提出“人车分离、节地畅通”新模式的著名学者董国良表示,城市普遍出现交通问题,凸显传统城市建设理论落后于“汽车大众化时代”,城镇化建设需要新思维。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今后城市扩容如何创新模式预防“城市病”?在“治堵”等城市管理中怎样增强市民“幸福感”?人们期待两会广纳民智。
 

       反腐倡廉
       “权力监督”期待新探求
       反腐败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焦点之一。2010年多名省部级高官被查办,彰显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有关人士表示,要遏制腐败案件高发的势头,从根本上看必须依靠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斩断腐败现象滋生的利益链。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批评政府,公众期待今年两会在“创造条件”上有进一步的措施。
 

       社会管理
       “新课题”期待新突破
      
最近,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课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两会民意调查中,一些公众表示,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后,社会建设滞后的局面需要改变。
       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除了让群众更富裕外,关键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人们期待两会代表委员围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改进网络管理方式等议题,提出真知灼见,促进改革突破。(中国军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